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天唐锦绣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穿越时空的城管!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7 01:28:05
        
元家的人彘事件,使得天下有识之士意识到舆论掌控的必要性。一旦舆论被操纵,则天下民意尽操之于手,开山裂石移山填海,无往而不利!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贞观周报》的巨大威力和严重的破坏力,关陇集团才会反应的那般激烈。不将房俊打落尘埃,万一哪天在搞这么一出儿,谁受得了?
        
可惜陛下维护房俊的决心太大,哪怕是关陇集团齐齐发力加上江南士族在一旁敲边鼓,也只是将房俊的侯爵之位削掉了事,这远远未曾达到关陇集团的预期。
        
最起码也得将这小子从京兆尹的位置上赶走才行,否则手执京兆府大权担任一方封疆大吏,所有的关陇集团岂不是就等于房俊手里的蚂蚱,随着便的折腾?
        
这就像是一柄利剑悬在头顶随时斩落,那滋味着实不好受……
        
事实证明关陇集团的猜测没错,《贞观周报》在经过几期不痛不痒的社论之后,再一次发表了一篇诡异的社论。
        
之所以用了“诡异”这个词汇,是因为这篇社论有些看不懂,但是撰文者却是当朝宰辅、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这就有意思了。
        
当爹的给儿子站脚助威这没啥,但是云山雾罩的弄出这么一篇社论是怎么回事?
        
韩瑷第一时间打发仆人到街道上买来一份《贞观周报》,将茶具收走,铺在茶桌上与长孙濬仔细阅读。
        
这篇社论的标题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的第一句:“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这是要鼓吹制度革新么?
        
韩瑷颇为不解。
        
他少时便操行出众博学多才,且通晓吏治,年纪轻轻便升任兵部主事,这可不仅仅是雍州韩氏的势力推动,大半是因为他当真有着卓越的能力。
        
在他看来,制度革新是一个帝国王朝达到一定时期所必需经历的阵痛。每一个王朝之所以能够崛起便是因为它有着符合时代的制度,然而再完美的制度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弊端丛生,滋长腐肉,导致吏治腐敗、机构臃肿,就必须下定决心剔除腐肉,更新换代。
        
可是现在的大唐繁华锦绣蒸蒸日上,哪里用得着革新?贸贸然革新非但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甚至会动摇此刻尚算完美的政治基础,实在是得不偿失。
        
房玄龄能够成为宰辅之首,执政能力是得到公认的。
        
不会这般操之过急吧?
        
心中疑惑,他接着往下看。
        
看着看着,愈发糊涂了……
        
这里房玄龄又引用了一句名言:“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这句话乃是汉朝淮南王刘安所说,出自《淮南子·汜论训》,大意是说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
        
长孙濬奇道:“这是要改革?”
        
当真是要改革吗?
        
韩援沉思不已。
        
自古以来,改革都会损害某一个集团的利益,必将遭受强力的抵制,这是必然的。
        
若是房玄龄当真想要在大唐目前的形势下进行改革,首先反对的不是关陇集团,不是江南士族,不是山东豪强,而是李二陛下!
        
现如今的大唐繁荣昌盛,李二陛下心心念念平定西域东征高句丽成就不世之帝王为业,怎会容许房玄龄在这个时候搞改革动摇政治基础,影响他成就千古一帝之霸业?
        
况且房玄龄的执政理念一向比较温和,绝对不会为了所谓的“名标青史”就去触怒皇帝陛下……
        
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
        
整个长安都被《贞观周报》的这一篇社论搞得紧张兮兮疑神疑鬼……
        
是朝廷要革新吏治?
        
每个朝代都有蛀虫,多少而已。
        
而在世家门阀掌握大部分政治资源的唐朝,这种蛀虫自然不要太多。况且世家门阀就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是希望朝政平稳。
        
不变,他们就能继续几百年来的优渥生活,掌握着政治资源,盘踞在社会的顶端睥睨众生。
        
变了,他们就会受到损失……
        
可是房玄龄的这篇社论引经据典谈古论今,通篇都是煌煌之言微言大义,让你想反驳都没法。
        
你总不能说《诗经》通篇妄言吧?
        
你总不能说刘安满嘴胡扯吧?
        
既然不能反驳,那么就只好忍着。
        
反正不管你说什么,最终不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上来?
        
到时候再抵制你,弹劾你……
        
所有的世家门阀和朝廷官员都严密注视政事堂的动向。
        
如果说这些人不希望改革、不希望图变,那么自然就会有人支持!
        
寒门士子和各地的地主阶层便群情汹汹,大为兴奋!
        
现在大唐的政治格局已然定型,若是不变,绝大多数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财富都被世家门阀所垄断,寒门和小地主就是被压榨的对象,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
        
但是大唐立国以来愈发繁华,寒门和小地主在不断取得政治地位的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财富,这就使得他们的野心逐渐膨胀,再也不满足被世家门阀死死压制下一个一百年!
        
他们想要翻身,想要崛起,想要参与到帝国的最高层,那么就只有求变!
        
最差也不过是维持现状,若是有机可乘岂不是更好?
        
就在这种全民关注之下,半月之后,京兆府终于有所动作。
        
当然,就像是那篇社论一般,京兆府的动作依然让人满头雾水,窥不得其中究竟……
        
唐代律法严明,为了管控市场秩序,不仅在东市内设立了市署这样的管理机构,还设置了常平仓、平准署这样隶属于中枢的派驻机构。
        
平准署是物价机构,通过它掌握市场上关于民生类商品的价格杠杆,通过国家买卖不断调节着生产、流通、消费之间的关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其他机构不能代替的作用。
        
而常平仓的功能较平准署则更加具体,常平仓是用以调节粮价的粮库。帝国在市场上以雄厚的粮食、食盐储备作为后盾,随时用以平准粮价,从而进一步稳定市场物价,打击囤积居奇的不法商人。
        
由于长安城尽归京兆府管辖,故而整个东西两市都是京兆府巡捕房的管辖范围。
        
由此,巡捕房、平准署、常平仓便成为东西两市的实际管理者。
        
连日里,“韩氏珠宝行”隔壁的几间库房一群人出出进进,不时的修补门窗采买家具,令附近的商贾尽皆疑惑。
        
难不成是有哪一家商铺将要开业?
        
此处乃是整个东市的黄金地段,同行之间的竞争也照样激烈,市场就这么大,多来一个抢食儿的大家就都少一口饭吃,大家纷纷琢磨着千万不要是自己的同行才好……
        
几日之后,那几件库房被拾掇得焕然一新,有人在门口挂了一块牌子。
        
市场管理执法署……
        
这是个什么衙门?
        
商贾们面面相觑,没听过啊!
        
隶属于三省六部的哪一个部门都不知道……
        
未几,有人在门口燃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轰鸣的炸响声震动了整座东市,商贾脚夫们尽皆过来瞧热闹,一时间人头攒动,将整条街围的水泄不通。
        
长安城里刚刚流行起来的成婚上梁或是开业之时燃放鞭炮的习俗居然在这里用上了……
        
这是商铺还是衙门?
        
围观者尽皆无语。
        
一个年轻官员站到门前,将一张告示贴到门边的墙壁上,大声说道:“京兆府辖下城市管理执法署东市分署,正式成立!自今而后,本署将致力于东市的繁荣稳定,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扰乱治安等等违法现象,更好的为广大商贾服务。总之一句话,有困难……找城管!”
        
王玄策摸了摸脑门儿的汗,心中腹诽京兆尹大人您这都是哪里学来的词汇?
        
实在是太古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