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杂家宗师 第一百六十章 教徒弟和新书《武唐》

作者:胖一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09 10:04:54
        
四月二十二
        
将军台
        
马府正房
        
从都察院散值,马晋径直返回家中,换了身衣服,让下人把躺椅搬到院子里。
        
马晋躺在躺椅上,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捧着一册书稿看的津津有味。
        
而在他面前,以郭同、彭善为首十个评书学徒,也一人拿着一本《隋唐演义》,埋头苦背。
        
只是那一脸的严肃。和马晋的惬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评书说到底是一门语言艺术,最开始的说书先生说的书,就是把小说书面上的情节,或者听来的故事,加以改造变化,然后以口语的描述的形式讲出来。
        
后来慢慢发展,才形成了评书自己的体系。
        
马晋记得,他前世曾在一个论坛上看过,一篇以前的评书老先生怎么教徒弟的文章。
        
以前的评书学徒,几岁就开始跟着师父,像是老郭,七八岁时就开始跟在高庆海高先生身边学习评书。
        
七八岁的小孩儿,连字都认不全,该怎么学?
        
跟着一旁听着师父说书。
        
师父在书馆说书时,这些学徒一旁听,不管年纪多大,记不记的熟,先听师父是怎么说的书。
        
一边听,一边往心里记,记住先生的语气变化,搭配动作,怎么挖扣子,怎么和底下的观众互动。
        
这一听就是几年,把先生的语气段子都给记熟了,再配合台下苦练多年的基本功。
        
评书艺人的基本功就是口舌利落,什么绕口令,大贯口都得一气呵成,半点磕巴不能打。
        
嗓门也得洪亮有劲,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话筒音响,全靠的一副肉嗓子,你要是说书声音不够大,后边的客人听不见,当场就得炸毛,砸你场子。
        
还有气力得足,有时说书先生一说书就得说上一天,要是气力不足,不得累死在台上。
        
等这些基本功过了关,评书也记熟了,这才算刚入了门。
        
其实按这种算法,马晋也只是个半吊子,除了书记得熟,嘴皮子利落,其他的跟专业的评书艺人比还差得远呐……
        
学艺其间,这些学徒也不是跟着师父白吃饭,得帮忙干些打杂的活,比如给客人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之类的。
        
………
        
入了门之后,就可以上台打磨锻炼,积累经验了,师父该教的都已经教了,剩下的就靠自己,将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
        
而这全靠悟性,悟性好的,可能几个月一年就能琢磨明白,一场演出,实力就能登上一个台阶,最后成名立万。
        
悟性差的,也许年也咂摸不出里面的道道,最终泯灭众人,要不苦苦支撑,要不改行另寻他业。
        
从这一点来说,马晋算是悟性不错的,虽然他基本功一般,但他能将评书讲的不错,起码能将客人吸引住。
        
而且马晋进步很快,几乎是每场演出下来,都会有一定的收获,从这些看来,马晋在这行里还是有些灵性的。
        
……
        
现在轮到马晋教徒弟,就没用上面的那些方法了。
        
原因很简单,速度太慢,成才率也低,更重要的是他太懒。
        
要是让马晋天天给这群猴崽子说书,而且一说就是好几年,那还不如直接砍了他呢,然后马晋就想了别的方法。
        
背书!
        
马晋的评书和小说同出一门,相似度很高,那他就让徒弟们先把隋唐这本小说通篇背下来,最起码要做到对书中的情节烂熟于心。
        
背下来之后,就开始在马晋面前表演,将书里的情节口语化,等什么马晋觉得这个学徒能不忘词,不磕巴,通顺的说一段评书。
        
马晋就准备开始将这个学徒放出去表演,让他在台上锻炼成才。
        
马晋将这套方法称之为以演代学,从实战出发,要知道在舞台上打磨出来的艺人,才是真正的好艺人。
        
……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乾朝的观众们对评书知之甚少,容忍度也高,马晋才敢这么做的。
        
要是在前世,老熟客一听就能听出来,这是拿学徒糊弄事呢,脾气好的能忍着听一段,脾气差点的,直接掀桌子闹事,你还不能发脾气。
        
因为人家花钱来听书,你派学徒上去,不占理。
        
……
        
听着徒弟们满口的程咬金、秦叔宝,马晋舒服的喝一口热茶,然后继续看手里的书稿。
        
写是徐许早上送来的,说是前两天刚收来的,他有些拿不定主意,所以送来让马晋给掌掌眼。
        
马晋起先还没在意,后来在徐许的强烈要求下,才拿起了这篇作者笔名为笙悦的书稿。
        
刚看了两章,马晋就大为惊讶,因为这本名叫《武唐》的小说,竟然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言情小说,更难得是,这本小说是以女性角度写的。
        
小说主角就是那位名垂青史女皇武则天,主线马晋也差不多分析出来了,就是武则天和李治的恋情,其间夹杂着后宫权谋和朝堂风云。
        
说真的,要不是这行文和情节太过老套,马晋都以为来老乡了。
        
……
        
马晋花了一个时辰,将这本不到十万字的书稿全部看完,对此书也做出了一番详细了解。
        
这本《武唐》最大的看点是武则天(书中叫武照)和男主李治的互动,写的太甜了。
        
作者文笔细腻,用词精美,再加上人物塑造的可喜,以马晋阅文无数早已平淡无波的心境,也被撩拨开来,不时带上一丝痴汉笑。
        
但此书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除了男女主角互动,其他地方写的一塌糊涂。
        
这个叫笙悦的作者,很可能对唐史的了解就是靠着马晋的隋唐演义,里面的史学常识错误随处可见。
        
比如李治是魏王李泰的哥哥,大唐丞相是徐茂公,武则天进宫时,李世民才刚四十岁。
        
而且在书中占了很大比例的,关于宫闱朝堂的描写,简直是幼稚的可笑,马晋几乎是额头青筋直蹦的的跳着看过去。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缺点都很显著,但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可以改过来的。
        
而马晋怕的是这本书的内容会不会太过新奇,大乾的老百姓会不会接受不了。
        
思来想去,马晋还是觉得可以先试试水,看看市场的反应。
        
将书稿收好,马晋准备明天让徐许联系一下那位笙悦,让他抓紧时间改文,扬长避短,把那些不擅长的东西删掉,主打感情戏。
        
……
        
而马晋审稿的同时,新华书店的安逸也在带人清点新书的数量,然后将书籍发往合作的书肆。
        
宣传了几日,明天一早,《冷面罗成》和《薛仁贵传奇》这两本书就要发售了。
        
……
        
ps:今天收到书城那边的书友的打赏,很是惊喜,以往都是这边的朋友支持,我还以为书城那边没人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