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樊楼。
        
朱栏绣幕,花旗飘摇。
        
丈许长的梨木茶案,上有两壶清酒,几牒时令小菜。
        
一袭素色欗衫的苏轼,一手掂着一根筷子,执箸轻拍,或缓或急,有着特殊的韵味节奏。
        
章衡端着青瓷酒盏,淡定的抿了几口,不时向外望一眼。
        
苏辙与曾布二人,则是谈论朝政之事。
        
几人身前都放有酒盏,但茶案上的几碟小菜却是纹丝未动,俨然是在等人。
        
不一会儿,一人走进。
        
“恕我失礼,迟来了一会儿。”
        
江昭一身白色云锦长衫,一脸歉意。
        
“哟!”
        
“小阁老来了!”
        
苏轼朗声一笑,竹箸轻旋,夹了一口菜。
        
“啊?”
        
江昭落座,不禁一懵,疑惑道:“什么小阁老?”
        
这些日子,他可不是一般的忙。
        
自从官家贺寿,不断得有诏令传遍天下,他一天得撰书一二十份诏令、政令。
        
这已经是平常近乎两倍的工作量。
        
这也就罢了。
        
谁曾想贺表之事竟然涉及两王之争、韩刘政斗。
        
这一来,他又不小心卷入了巅峰局,不得不担惊受怕,时刻筹谋。
        
也因此,他几乎是一手抓政斗,一手抓诏令、政令的撰写。
        
就连作息,也为之紊乱。
        
过了六月二十六,两王之争与韩刘政斗落下帷幕,官家的贺寿事宜也恰好就此结束。
        
结果,休养了没几天,老师韩章就受拜为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就此位列台阁,治政天下。
        
韩章入阁,自然不乏一些官员特意来恭贺。
        
或是送书画,或是送玉饰,或是送古籍,或是送诗词,不一而足。
        
反正,礼品不重不轻,表达的是一份情谊,一份态度。
        
而这些官员,又有官位高低之分。
        
那些三品以上的紫袍大员,肯定是韩章亲自招待,可三品以下的四、五品官员,也得有人负责招待。
        
作为韩章唯一的弟子,这个任务也就落到了江昭的头上。
        
也因此,他还真没什么时间关注其他事情。
        
不过......
        
小阁老?
        
江昭挑眉,望向几人。
        
这个称呼?
        
“子川忙于政务,恐无闲暇着眼于其他的事情。”
        
章衡望出江昭的疑惑,抚掌一笑,解释道:“庙堂之争,事关江山社稷,权势更迭,自是不缺有心之人关注和传扬,须臾之间就可传遍汴京。”
        
“这些天,你于庙堂之争大杀四方,力辩右都御史与户部右侍郎的事情,早已传遍。”
        
江昭颔首。
        
这倒是不奇怪。
        
权势更迭争斗,汴京的权贵官眷最是敏感。
        
一旦某一位官员传出了政斗的过程,须臾间就可在权贵官眷之间流传,从而传遍汴京。
        
“那,小阁老?”江昭疑惑道。
        
章衡抚掌说道:“有好事者,称你为【小阁老】,慢慢的也就传扬开来,并受到追捧认可。”
        
“这,我区区六品小官,如何可当之啊?”江昭一惊。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小阁老”!
        
“子川之才,百年无人可望其项背,如何不可当之?”苏轼出声赞誉道。
        
江昭无奈一笑。
        
自从他考上了状元,聚拢两苏、两章、两曾一起七人为友,苏轼就有了时常吹嘘小团体的习惯。
        
时而吹嘘章衡、章惇,时而吹嘘曾布、曾巩,偶尔告诫一下弟弟苏辙。
        
其中,江昭声誉名扬天下,自然是最受吹嘘的重灾区。
        
“官低名浅,实在愧不敢当啊!”江昭摇了摇头,心中倒是安稳不少。
        
这几句话的时间,他已经回味过来。
        
【小阁老】这个称呼,其实还行!
        
要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让人称呼“小阁老”,那未免是有一种捧杀的意思,甚至有可能是政敌使的计策。
        
不过,他区区六品小官,又是年轻一代,让人称呼“小阁老”,意义又是不一样。
        
六品小官,名扬天下,少年英才。
        
这样的标签一经组合,“小阁老”的称呼则是偏向于一种纯粹的认可和赞誉。
        
并非捧杀之计!
        
当然,这也不乏韩章入阁了的缘故。
        
韩、江二人,一者为师,一者为徒,相似之处不少。
        
韩章是榜眼,江昭是状元。
        
韩章出身相州韩氏,江昭出身淮左江氏。
        
韩章少时即有贤名,“一疏奏罢四宰执”而名震天下;江昭少时即有神童之名,“韩门立雪”佳话而名扬天下。
        
韩章早早纵横庙堂,三十七岁入阁;江昭出道就打巅峰赛,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论怎么看,两人都是非常相似的师徒。
        
江昭,简直就是韩章的强化版。
        
如此,也就怪不得有些人希望有生之年一观“一门两阁老”的佳话。
        
小阁老的称呼,也就自然而然被安到了江昭的头上。
        
既然不涉及算计捧杀,江昭心中就安稳了不少。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
        
“小阁老!”苏轼重重喊了一句。
        
江昭一怔。
        
嘶~!
        
哪怕是以江昭的修养,也不免脸色微红,面上不自然。
        
“子瞻,莫要调笑。”江昭一脸严肃的批评了一句。
        
说着,他轻轻抬起筷子夹菜,一脸的平静。
        
“子川何故假作平常?”见江昭故作严肃,苏轼拍了拍大腿,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不笑还好。
        
这一笑,江昭的严肃一下子就去了七分,心中也未免有些忍不住。
        
嘴角不自觉的上扬,江昭又是想笑,又是想严肃,愣是憋的脸色发红。
        
这一来,章衡、苏辙、曾布几人也是齐齐一笑。
        
空气中一下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江昭好歹也是善驭神色的人,不多时就面色如常,唯有微红的脸,仍是说明着什么。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江昭轻叹,扫过几人:“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要怪,就怪你们影响了我!
        
“哈哈哈!”
        
又是一阵笑声。
        
“饮酒,饮酒!”江昭举了举杯,不得不结束这场调笑。
        
“来来来!”
        
几人相视一笑,五杯齐举。
        
因章惇与曾巩的特殊情况,眼下七人小团伙仅有五人在京。
        
章惇是因不服侄儿章衡名次比自己好,主动弃了进士功名,有意重考,是以未曾再度入京。
        
只能说,有才华的人就是随意。
        
不过,章惇也的确有自傲的资本。
        
章惇虽为章衡的族叔,但年纪却比章衡小了十余岁,如今也才堪堪二十出头,根本不缺三年重来的时间。
        
曾巩则是未考上庶吉士,科考过后未考上庶吉士的二甲、三甲进士都得外放。
        
如今,曾巩已经外放太平州司法参军,从九品。
        
估摸着是为了让人少说闲话,亦或是有些失望,反正他的老师欧阳修并未出手相助。
        
否则,哪怕是三甲进士,有大佬背书,也完全可以从八品官做起。
        
五人齐齐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一道有些意外的声音传来。
        
“子川?”那是一位英武少年,恰好从五人所在的雅间边上通过。
        
“仲怀?”江昭一怔,起身相迎:“快请入座。”
        
“这位是?”苏轼好奇道。
        
“在下顾廷烨!”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