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3章 事以密成 语以泄败(4.4k)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8 23:31:17
        
关中。
        
斜谷口。
        
四五百名身穿蜀服的汉军将士在斜谷栈道的尽头建帐立卡,不许任何闲杂人等通过。
        
一名白盔白甲的白袍小将坐在栈道边上,两脚悬空,极目望北。
        
视线的尽头,便是那座四十年前由董卓所建,被叫作郿坞的坞堡。
        
这便是居高临下的好处了,曹军自郿坞行军至汉军营前,至少需要一日时间。
        
他们这些山上的汉军便能在第一时间观测到敌军行进。
        
曹军只要一离开坞堡,他们便能通知山下做出应对。
        
白袍小将看远处好半天没什么动静,于是目光便又转向近处的汉军营地。
        
从这个高度看去,有经验的人其实很轻易就能看出,这一大片看似能容四五万人马的营盘,其间的人来人往与这片营盘实在不大相符。
        
过于稀疏了。
        
目光又看向更近处的秦岭山腰,不断有负责樵采的士卒背着一捆捆薪柴缓慢下山,往汉营而去。
        
忽然,他隐约听到一阵鼓吹之声从身后的斜谷栈道传来。
        
带着疑惑,他回身看向斜谷栈道最后一个大转角。
        
随着不断在两山间回荡的鼓吹之声越来越近,两个举着棨戟的骑士最终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他先是一怔。
        
又过了一阵,当所有二十四名手持棨戟当先开路的骑士全部出现,那个白袍小将脸上的表情变得越发怪异。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以二十四棨戟开路,是天子出行的仪仗。
        
很快,由青白赤黄黑各六面组成的所谓五色龙纛,便全部出现在栈道上,迎着峡谷的风招展不已。
        
中间,一杆牦尾作顶的三旓金吾纛下,一人擐甲戴胄,勒一匹白马缓缓前驰。
        
“小赵将军,怎么这么大的阵仗,这是谁来了啊?”赵统身边那名军司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阵仗。
        
“看到中间那杆牦尾作顶,带着三条旓尾的龙纛了吗?”
        
赵统问道。
        
“你觉得还能是谁?”
        
那军司马摇摇头。
        
赵统撇撇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那玩意叫金吾纛旓,乃是天子大驾专用,金吾纛在此,则意味着咱们大汉天子也在此处。”
        
“啊?!”那名军司马被震得张目结舌,“天子怎么来了?!”
        
赵统摇了摇头。
        
他前几日本来以为天子只是打猎游玩跑到箕谷来了,结果谁知这位天子不知怎的,把他的父亲惹得生了顿闷气,喝了顿闷酒。
        
谁曾想,却是今日带着旌旗鼓吹全副仪仗来了?
        
而且居然还一身盔甲,这是来两军阵前耀武扬威?
        
所以,那日父亲才如此生气?
        
那军司马忽然想到什么:“难道说,丞相在陇右已经赢了?!”
        
赵统本来想摇头。
        
因为他父亲分析过,若是丞相陇右得胜,消息会第一时间传到箕谷,而不是成都。
        
但最后他还是对着那位军司马振奋着点头道:“有可能,否则天子不可能离开成都来前线督军!”
        
事实上,军中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一支出斜谷的人马是疑兵,也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斜水右边那座大营究竟有多少人马。
        
所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要是连一个小卒都知道自己是疑兵,都知道自己有多少人马,那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曹营了。
        
两军对阵,不管是哪一方都会不吝钱帛名位拼尽全力从对方那里购求消息。
        
不论是哪边,不论是什么时候,从来都不会缺少间谍,或者说叛徒。
        
除非用兵之人是庸才。
        
天子骑驾很快便要到赵统近前,赵统卸了刀弓弩矢,上前参拜:“见过陛下,臣赵统奉命守护栈道!”
        
刘禅翻身下马扶起赵统,之后将赵统带到远离部曲的位置,从腰间取下自己的配剑递了过去:
        
“小赵将军,这是先帝配剑,勒有尚方二字。
        
“事有不偕,可先斩后奏,请小赵将军届时相机行事。”
        
赵统神色震动,想伸手去接,却发现手居然有些抬不起来。
        
他一个牙门将,持尚方斩马剑先斩后奏,相机行事?
        
届时是何时?
        
为什么会事有不偕?
        
为什么要相机行事?
        
为什么要先斩后奏?
        
天子不是出来玩的?
        
还没等他捋顺脑子里的一团乱麻,天子便已经将他的手拉起,将斩马剑郑重地送到了他手上,其后转身而走,翻身上马。
        
许久,天子的金吾纛旓踏上了关中平原。
        
几千随行人马此时也都全部通过了赵统等人建在栈道上的关卡。
        
压阵的,是邓芝。
        
已经把天子所赐尚方斩马剑配在腰上的赵统,见到邓芝示意他噤声之时惊讶万分。
        
他们这些人是今日上午才被派过来建帐设卡,把守栈道口的。
        
所以对于邓芝究竟何时通过了栈道去迎接天子并不知晓。
        
邓芝把赵统带到了无人处,看了眼赵统腰间那柄斩马剑后拍了拍赵统的肩膀: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陛下把社稷重任托付给你,可勉之!”
        
赵统只觉腿软。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陛下到底在谋划什么?
        
社稷重任怎么就托付给我了?
        

        

        
破晓。
        
郿坞。
        
仍在睡梦中的曹真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没有丝毫不悦,他赶忙起身,顾不得穿鞋便直接跑去开了门。
        
“大将军,坞堡外来了个蜀寇,说是有重要的消息要报!”
        
曹真顿时一喜。
        
这么多日,洒出去这么多钱,总算换回来一个消息了!
        
“传。”
        
“唯!”
        
过不多时,一个看起来獐头鼠目的黑衣男子走到了曹真所在的议事厅中。
        
曹真脸上挂起了假笑:“说吧,你想要什么?”
        
那穿着黑衣的人问道:“您就是大魏的大将军?”
        
曹真点点头。
        
那黑衣之人喜道:“那我把消息告诉您,您看着给。”
        
“行。”
        
“伪汉天子刘禅,昨日中午到了斜谷大营!”
        
曹真整个人猛的一震,
        
“什么?!”
        
那人于是复述了一遍。
        
“你等等。”
        
曹真说着便出了门,吩咐了两句后又返了回来,坐在正中的草席上一言不发,开始了长长的思考。
        
只留下那獐头鼠目的黑衣人站在大厅中间,像个喽啰气不敢出。
        
很快,曹军两千石以上及大将军府属全部到了议事厅。
        
“大将军,发生何事了?”
        
大将军军师杜袭看了眼议事厅中间那名有些腿抖的小人。
        
两下便分辨出来此人是典型的巴蜀长相,于是明白过来,此人应是间谍。
        
但大将军表情严肃,似乎是不好的消息。
        
曹真扬了扬下巴,示意那名间谍:“你说吧。”
        
“禀大将军,伪汉天子刘禅,昨日中午到了斜谷大营。”
        
黑衣人的声音略小,还有些发抖,但仍然造成了所谓一室皆惊的效果。
        
满屋子都是大魏二千石以上的将军校尉,以及比二千石还要贵重的大将军府属,却竟无一人不为此顿感茫然无措,惶惑不安。
        
“难道说陇右已经败了?”
        
“又或者说,陇右那边根本就是疑兵,蜀寇大军尽在此处?”
        
“否则,何以那伪帝会到前线亲征?”
        
由不得众人不惊。
        
对方天子都来了,那便只能是来揽军功,攒威望,便只能说明他必是存了必胜之心!
        
否则断不可能出现在大军营中亲临战阵!
        
须知道,大魏天子虽也亲督大军入关中,却也只是驻跸长安而已,哪里敢到郿坞这种前线来!
        
曹真压住心惊,问向那谍子:
        
“你在蜀中是何职位?”
        
“禀大将军,领曲军候。”
        
曹真顿时皱眉:“你一个小小曲军候,如何能得知伪帝亲征?”
        
谍子道:“伪帝带着七八千人马从斜谷出,大张旗帜,仪仗鼓吹样样皆备,几乎整座大营的人都看见了!”
        
“七八千人马?”曹真再次震惊不已,心中更加茫然。
        
“你没看错?”
        
“我估计有七八千,具体…我也看不出来。”
        
曹真沉默半晌,问:“你可还有别的什么消息?”
        
“没…没有了。”
        
“那你接下来是准备回蜀营,再为我们打探些消息,还是准备直接领赏?”
        
“禀大将军,小人趁着夜色逃了出来,估计等到天明就会被蜀寇发现,小人便是想继续为大将军效力,也回不去了。”
        
曹真点点头,招来一名宿卫吩咐了两句。
        
那名宿卫点点头,其后径直走向那名谍子,冷声道:“走,跟我去领赏。”
        
那谍子一怔,随即好像明白过来些什么,赶忙哭喊着求饶,说自己说的都是真的。
        
曹真宿卫三两下把他捉住,其后带了出去。
        
曹真等人则任由那名谍子喊叫哭闹,不做理会。
        
等那人声音彻底消失,厅中诸将与大将军僚属才终于彻底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他们不明白,过去这五年,那群蜀寇究竟做了些什么?
        
斜水右岸那座大营,看起来就已经有四五万人规模。
        
如今伪帝竟然又从蜀中带了七八千人亲征。
        
而陇右又到底有多少人,才能使得陇右诸郡皆叛?
        
这得不下十万人马了吧?
        
十万人马!
        
在得知汉军寇略陇右及关中之后,大魏天子从雒阳也就是发了十万人马入关中。
        
蜀寇如何能有十万人马?!
        
曹真之前料定,陇右最有可能是汉军的主力,于是乎派张郃督五万大军上了陇右。
        
这座郿坞只有三万人马。
        
剩余两万在长安。
        
加上安西将军夏侯楙所领的一万长安守军,长安总共也是三万人马驻守。
        
“大将军,仆以为事有蹊跷。”军师杜袭站了出来。
        
曹真示意他继续讲。
        
“伪帝为何要大张旗鼓?”杜袭道。
        
“会不会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他来了,以此迷惑我们。
        
“让我们以为他才是主力,实际上,那座大营可能是座虚张声势的空营!”
        
曹真径直点头:“我方才也是这么想的,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可这会不会太冒险?若那座营是虚张声势,那伪帝难道就不怕一个意外,被我们生擒活捉?”
        
大将军司马郝昭站了出来,反对道:
        
“大将军,所谓知己之彼,百战不殆,伪帝暗弱天下皆知,若非心存必胜之念,恐怕不会行此犯险之举!
        
“而诸葛亮素以谨慎闻,若没有把握,又怎么可能会让伪帝御驾亲征?”
        
曹真与杜袭都沉默了下去。
        
郝昭说的也有道理。
        
如此弄险,太不像诸葛亮与刘阿斗的作风。
        
事实上,蜀中不少大儒名士与陈群、钟繇、华歆、王朗等魏国名士常年书信往来,透露过许多诸葛亮与阿斗的消息。
        
诸葛亮如何且不说,那阿斗完全就是个废物,被诸葛亮架空了。
        
天子说的『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就是此意了。
        
曹真道:“不论如何,先去长安把消息告诉陛下吧。”
        

        

        
长安。
        
曹叡听到刘禅亲临汉营的消息时正在用膳。
        
他只是神色微微动了动,手中羹汤一勺接着一勺入嘴,示意大将军军师继续说。
        
“陛下,臣以为,不如让大将军移军斜谷口,彼是虚是实,一试便知分晓。”
        
曹叡仍不说话。
        
他身边的宦侍便道:
        
“陛下正在用膳,请大将军军师到殿外稍候。”
        
杜袭拱手小步倒退而走。
        
虽然他也听说过一些流言,说这位陛下似乎是因为口吃所以才沉默寡言。
        
但在听到刘禅亲征后,居然没有任何情感外露。
        
既不虑其虚而生贪,亦不虑其实而生恐。
        
这足以说明这位陛下的心性,比绝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强得多。
        
而所谓的沉默寡言,在此时的他看来,倒有些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毅明断之感了。
        
过了一会儿,那名身着白衣的宦侍走了出来,宣旨道:“陛下命大将军静观其变,等陇右消息。”
        
“是!”
        
杜袭退走,更加感慨。
        
过不多久,受曹丕遗诏托孤辅政的大魏司空陈群,奉诏入殿。
        
“陈司空,大将军传来消息,伪汉刘阿斗举兵近万,亲临斜谷口大营劳军督战,你怎么看?”
        
曹叡说话时神色颇为轻松戏谑。
        
反观陈群,却是顿时面露震骇之色,久久说不出话来。
        
许久之后,陈群急谏:“陛下宜速归雒阳!”
        
在曹叡亲征前,绝大多数朝臣都劝他不该离开雒阳以身犯险。
        
最近这几日,已经有谣言从雒阳传来,说天子已崩,还说他们这些从驾的群臣,已经准备迎立雍丘王曹植为帝。
        
天子也听说了,却仍然不为所动。
        
但无论如何,天子刚刚离开雒阳一个月,关东就已经暗流涌动至此。
        
而如今伪汉的天子居然也御驾亲征,而且居然又从蜀中带来了近万人马。
        
陈群实在不能不心慌意乱,以为天子实在没必要犯如此大险。
        
“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曹叡并不理会陈群劝谏,问道。
        
陈群道:“王佐之才。”
        
曹叡又问:“如果你是他,你会让刘阿斗亲征箕谷吗?”
        
陈群:“不会,诸葛亮非弄险之人。”
        
曹叡又问:“那刘阿斗为何会来?”
        
陈群想了想:“臣不知也。”
        
曹叡笑了笑,随即转身离去,把这位大魏司空撂在原地。
        
陈群不知道,他却知道。
        
这位伪汉的天子,怕是和他一样的想法,想趁此时机收回些属于自己的权力罢?
        
且看鹿死谁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