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贼天子 第四百二十七章 苦命人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4 02:56:07
        
薛嵩年轻时也是久试不第,无有功名,最后被人举荐,才在中年做了一个县的主簿,后来做官做了半辈子,最后一任官,也不过是个知县。
        
如今,李云轻轻一拉,他便连升数级,做了庐州刺史。
        
他这个刺史,目前来说还是李云私封的,但是事后李云会给朝廷上举荐信,朝廷只要不是特别愚蠢,便一定会给李云这个面子,做这个顺水人情。
        
毕竟这个地方,已经被李云实控了。
        
李云说出来的这句话,多少带了些玩笑的意味,不过薛老爷抬头,看向眼前这座刺史府的牌匾,竟怔在了原地,许久没有说话。
        
他虽然称不上是什么当世难得的能臣,但是做事勤勉,除非不得不拿的钱,不然他从不伸手。
        
但是中年入仕,十多年兢兢业业,到最后也依旧是升迁无望,如今,曾经的愿望,似乎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让薛嵩,忍不住怔在了半晌。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看向自己的女婿,神色有些复杂:“过去做官的时候,一直听人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有人好做官。”
        
“原先老夫,只是看着同僚个个升迁,却无法切身感受,如今…”
        
他自嘲一笑道:“总算是感受到了。”
        
李云笑着说道:“岳父大人在青阳,其实管的不错,这么多年一直做知县,是屈才了。”
        
薛老爷看了看李云,很认真哦问道:“当真吗?”
        
“自然当真。”
        
李云上前,拉着小老头的衣袖,把他往刺史府里领,一边走一边笑道:“这刺史的位置,我也不是没有坐过,比起县令,应该也没有复杂到哪里去,岳父尽可以做得。”
        
薛老爷却瞥了一眼李云,闷声道:“你又没有做过县令,如何知道?”
        
李云哈哈一笑:“那没有办法,小婿初入仕途,便已经是越州司马了。”
        
一旁的薛收,闻言也忍不住面露笑容,摇头感慨道:“妹婿这话,还真是气人。”
        
跟在李云身边的苏晟,则是笑着说道:“那是因为,贤父子未曾见过二郎在战场上的模样,要是见识过了,便会知道,一个州司马,还是屈了他的才了。”
        
凡是在战场上见过李云风采的,少有不惊叹连连的。
        
那种干练,凌厉,又生猛的作战风格,加上无与伦比的气势,每一个在战场上见过李云的,都会记忆犹新。
        
刘家小姐与庐州的陆家小姐,便也是为此,才会一直记着李云。
        
几个人闲谈的功夫,便进了刺史府,这会儿苏晟已经让人准备酒菜,不过距离开席还有一段时间,李云把岳父还有大舅子暂时安顿下来,让他们先行歇息,然后他在苏晟的带领下,离开了刺史府,一路来到了庐州城里的一处院落。
        
推门进院子之后,还没有进屋,苏晟便笑着说道:“孟青,猜猜是谁来了!”
        
屋子里很快传出了孟青的声音:“苏将军。”
        
李云跟在苏晟身后,推门进了里屋,屋子里都是一股药材味,而孟青被包扎的严实,正躺在床上,见到李云之后,他瞪大了眼睛,失声道:“使…使君,您怎么来了!”
        
李云背着手,打量了一眼孟青,然后很是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小子,真是…”
        
“胆子大。”
        
“可不是。”
        
就在孟青低头不说话的时候,一旁的苏晟笑着说道:“后来我问他的部下了,那天不是有个叫崔注的将士拉了他一把,把他拽到了后面,他立时就要被那些平卢军分尸,一丁点活路都不会有。”
        
“不过也因为他打起来很凶。”
        
苏晟看了看李云,笑着说道:“现在有人给他取了个绰号,管他叫作小李云。”
        
听到这三个字,孟青脸色刷的一下变得通红,挣扎着就要坐起来,忙不迭的说道:“苏将军,莫要胡说,莫要胡说!”
        
“我…”
        
孟青颇有些激动:“我的本事,哪里能跟使君比较!”
        
他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李云当面,而且这个绰号,直呼李云姓名了,虽然这种直呼姓名,是将李云摆在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上,但毕竟本人当面,有些不太合适。
        
李云本人,倒全不在意这些,只是笑着说道:“我只是打起来凶了一些,却不是一点不怕死,这小子,是当初在石埭练出来的狠劲。”
        
说着,他看了看孟青,沉声道:“小子,以后不许这么打了,听到了没有?”
        
孟青虽然很敬畏李云,但是听到李云这句话之后,却抬头看向李云,道:“使君,那天在庐州城门洞里,我若是心中生畏后退了,整个队形可能立刻就要大乱,那个时候只能那样打。”
        
李云已经听说了当天的战况,闻言皱眉道:“没说你打错了,但是伤了就要退到后方去,保全性命,不管是你还是其他兄弟,都是如此。”
        
“庐州城门洞只一丈多宽。”
        
孟青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开口道:“那个情况,如果伤兵后撤,也会打乱阵型。”
        
李云抬头看了看苏晟,后者瞥了一眼孟青,笑骂道:“你小子,不知道好歹!”
        
李云也哑然失笑:“这个犟脾气,将来到了战场上,不知道还能不能随机应变。”
        
孟青握拳道:“使君,属下可以!”
        
李云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好好养伤罢,这一回破庐州,苏将军给你请了头功,等你伤好了,先带一个校尉营,过几个月给你升都尉。”
        
说到这里,李云顿了顿,笑着说道:“到时候,让你跟邓阳平起平坐。”????邓阳至今还是校尉,不过很快就可以升都尉了。
        
而李云麾下原先的四大都尉,也都要原地拔擢一级,升为将军。
        
当然了,其中资历最浅的李正,还需要把南边“开疆拓土”的功劳落实下来之后,才好给他升将军,否则有些不太能说得过去。
        
孟青脸色苍白,摇头道:“使君,我…我年纪太小…”
        
“乱世之中,只讲本事,不讲年纪。”
        
李云缓缓说道:“要是论年纪,我这个年纪,恐怕连个旅帅也做不上。”
        
当初,李云在石埭第一次见到孟青的时候,他才十四岁不到,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也不过十七岁而已,相对来说,还是相当年轻的。
        
慰问了孟青几句之后,李云与苏晟一前一后走了出去,走出这座院落之后,李云才摇头感慨道:“这小子命苦,当年在石埭,官府要收税,里长把他家的妹妹抢了去,后来闹出了民变,打伤了里长,官府便来人拔刀杀人。”
        
“他一家人,便只剩下了他一个。”
        
李云低眉道:“更可怜的是,后来河西村因为他们家的事与官府火并,整个村子,只剩下了十之一二。”
        
苏晟闻言,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这…”
        
一家人只剩自己,只能说是可怜,但是一个村子几百个人,因为他们家最终只剩下了几十个人,这种心理负担,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难说孟青不会觉得,是自己一家人,害了全村上下。
        
这也是他之所以上了战场,不要打起来不要命的原因,他是真的…
        
不怕死。
        
只要能多杀几个官军,孟青便觉得自己没有白死。
        
说到这里,李云回头看了看苏晟,继续说道:“他要养伤,不管邓阳那里怎么说,暂时就归到兄长麾下罢。”
        
“兄长,也多多照看照看他,他呀…”
        
说到这里,李云想起了当年在石埭县衙,见到的那个浑身发抖,却一棍棍差点活活打死石埭县丞的少年人,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总结道:“命不太好。”
        
苏晟拍了拍胸脯,沉声道:“二郎放心,交给我就是。”
        
说到这里,苏晟笑着说道:“等再过一两年,我出面给他寻一门亲事,生儿育女之后,有了牵挂,便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了。”
        
“但愿罢。”
        
说着话,二人走出院落,行走在了庐州的大街上,街道上冷冷清清,少见行人,李云左右看了看,问道:“这庐州城里,还有多少人?”
        
苏晟想了想,微微摇头道:“不足一万。”
        
李云微微皱眉,但是点了点头之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道:“乱世人命如草。”
        
苏晟也跟着点了点头,问道:“占了庐州之后,二郎下一步准备做什么?”
        
“估摸着,还能有几个月的空档时间,我消化消化江南新占下的地盘,然后就可以准备迎敌了。”
        
“迎敌?”
        
苏晟问道:“哪里来的敌人?”
        
“现在还不知道。”
        
李云笑着说道:“不过我猜,应该会有敌人来,要不然咱们这江东,占的就太轻松了。”
        
二人正说话的功夫,已经走回了刺史府门口,此时刺史府门口,已经停了一顶青色的轿子,苏晟瞥了一眼,便笑呵呵的看了看李云:“看,人家找上门来了。”
        
李云若有所思,走上前去,还未近前,便从轿子里走出来一个一身素衣的女子,这女子看起来二十许岁,面色白皙,模样极是俊俏。
        
因为一身素白,更显清丽。
        
她一身素白,显然不是因为喜欢白色,而是因为家里遭逢大变,于是身着素衣。
        
见到前方走来的李云,这女子上前,盈盈下拜:“舍身陆嬛,拜见李恩公。”
        
李云也在打量这女子,他却不怯场,只是摆手道:“当初机缘巧合,陆姑娘不必介怀。”
        
“说起来,我刚到庐州还没有歇脚,就被姑娘拦住。”
        
说到这里,李云顿了顿,笑着说道。
        
“姑娘消息好生灵通。”
        
陆嬛微微摇头。
        
“非是妾身消息灵通,是因为当初使君驱逐反贼,救庐州于水火之中,庐州许多人…”
        
她抬头看了看李云一眼,又低下了头。
        
“都认得使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