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公孙敬声?一战立三功?!”
        
一旁的郭振、李广利等人听着信使的话。
        
也是一个个呆立当场,嘴巴微微张着,眼中尽是难以置信。
        
这不就是那个贪生怕死的胖校尉么?
        
就他?
        
他们并不知道刘据此前用“军令状”为公孙敬声请命先登校尉的事,但就算如此,他们也依旧不敢相信,这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能与公孙敬声扯上干系。
        
尤其是李广利。
        
他感觉自己这近三十年建立起来的世界观正在逐渐崩塌,一块块崩塌下来的碎片还不断砸在他的天灵盖上,令他眼冒金星:
        
“为何如此?怎会如此?岂能如此?”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
        
“一个混沌到令人看不透的太子,竟策划了这场几乎将羌人全歼的巨大胜利,如果不论难度,此战的斩获已可与漠北之战相提并论……”
        
“一个贪生怕死的胖校尉,竟一战建三功,封侯拜将不在话下……”
        
“这究竟是为什么?”
        
李广利心中骇然的同时,脑中更多的还是不解与茫然。
        
良久之后。
        
李广利忽然察觉到了一个此前忽略掉的要素:血脉!
        
是血脉!
        
卫青!霍去病!刘据!公孙敬声!
        
这些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一脉相承的血脉——卫氏的血脉!
        
或许身份不同,或许年龄不同,或许际遇不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之前是如何的寂寂无名,如何上不得台面,只要上了战场,血脉便会立即觉醒!
        
或许这才是公孙敬声能够“一战建三功”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的血脉又是怎样的呢?
        
觉察到这一点的同时,李广利的内心忽然又产生了一种沉重的无力感……
        
他的体内流淌着的是倡家的血脉,大父大母,父母,兄弟姐妹,他族内的人从事的事情都与倡优有关。
        
或讴或舞或滑稽,无一例外。
        
不得不说,李家的血脉在这方面的确有过人的天赋,这些年也因此才能衣食无忧。
        
尤其是近日。
        
他的弟弟李延年以一首自创的《佳人曲》,一举成了整个大汉地位最高的讴者。
        
而他的妹妹李清儿则也以过人的容貌和舞姿,一举得到了天子的宠幸。
        
正是因此,他与另外一个弟弟李季才受到了天子接见,获得了起用入官的资格。
        
所以……
        
李广利心中又莫名悲怆起来。
        
“我初入建章骑营,心中踌躇满志,还一心期盼着有一天干出一番大事业,封侯拜将,光宗耀祖。”
        
“如今想想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可笑,我的身体里根本就没有可以封侯拜将的血脉啊!”
        
“我如今是不是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
        
“可是遥想这过去的近三十年,我似乎连倡家的血脉与天赋都没有继承来,在家中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弃子……”
        
“我究竟算什么啊?”
        
“还是说,我的家族血脉与天赋只是尚待觉醒?”
        
“我是不是需要像公孙敬声一样,身临其境,大胆尝试,抛开世俗的眼光,摒弃心中的矜持,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此我至少能够不再默默无闻,不再是家族弃子!”
        
“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倡优?!”
        
……
        
数日后。
        
又一队快马奔入长安,又一封西羌传来的羽檄送入未央宫。
        
说来也是巧了,此时刘彻又在温室殿听曲。
        
不过这一次已经不再是“旋转跳跃”,而是宫中嫔妃之间最近忽然流行起来的一首名为《明月几时有》的新颖歌曲。
        
“动听!悦耳!这词这曲正是写出了朕的心境!”
        
“朕也想住进那天上的琼楼玉宇,只要能乘龙登仙,朕不怕高处寒冷,朕可以命人给这些琼楼玉宇似温室殿与椒房殿一样涂上椒层,又香又保暖!”
        
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是一首歌曲,每一个人从中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关注点也截然不同。
        
而刘彻感兴趣的便是天上的琼楼玉宇,甚至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刘彻的脸上早已布满了崇敬与期待。
        
“告诉朕,这首歌曲是哪里来的,朕重重有赏!”
        
“回陛下的话。”
        
堂中的妙龄女子微微欠身,用轻柔的声音回答道,
        
“妾身不敢隐瞒,这首歌曲是皇后殿下教给妾身的,妾身初听时也觉得好听,便学了来消遣时间。”
        
“卫子夫?”
        
刘彻微微怔了一下,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他的目光也逐渐从这名嫔妃身上移开,虚空望向了椒房殿的方向,瞳孔慢慢失了神,似是忆起了某些往事。
        
良久之后,刘彻自己都没察觉到自己的嘴角已经微微勾起,只是轻叹了一声:
        
“是啊,卫子夫在这方面很有天分,说起来,朕也有许久没去过椒房殿,没听过她为朕讴歌了……”
        
“苏文。”
        
“奴婢在。”
        
“命人去椒房殿传个话,今夜朕要在椒房殿就寝。”
        
“……诺!”
        
苏文闻言神色微变,不过低着头没有人看得见,只是连忙答应。
        
“……”
        
殿内的其他近侍与期门武士也是心神一动。
        
他们是最了解宫内情况的人,心知刘彻已经至少十年未曾在椒房殿就寝了。
        
政治嗅觉敏锐的他们此刻已经暗自开始揣测,天子举止如此反常,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或有什么样的征兆?
        
就在此时。
        
“报!”
        
小黄门常融快步跑了进来,双手捧着一封羽檄呈上,
        
“报!陛下,西羌传回羽檄,请陛下过目!”
        
“嗯……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有结果了。”
        
刘彻嘀咕了一句,随后内心平静的拿过那封羽檄,拆开查看其中的内容。
        
他心中早已对这次的战事有所预估。
        
除了前些日子那次大胜,接下来应该不会再有什么意外,毕竟羌人在汉军手中吃过一次亏,必是早已胆寒远遁……
        
但几秒钟过后,他的眼珠子便再一次不受控制的凸了起来。
        
原本微微勾起的嘴角也开始上下抖动,脸上的表情更是复杂的无以复加:
        
“朕只想他们震慑西羌,他们竟给朕全歼了羌人?!”
        
“那朕计划好的‘一国两政’国策还向谁去推行?”
        
“倒也对倒也对……羌人都没了,西羌那片广袤之地,甚至就连祁连山以南的大片土地,自此也尽是汉土,还要什么劳什子一国两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