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297章 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6 20:01:33
        
诸王移封!
        
几乎是在先帝诸王抵达长安后不久,这一则消息,便火速传遍了朝堂内外,乃至长安城的街头巷尾。
        
既然是舆论,那就免不得要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论。
        
——有人说,当今天子荣加冠亲政,斗志昂扬,打算通过自己对手足兄弟们的血脉压制,来进一步推动先帝朝,还没来得及推动完成的《削藩策》!
        
至于具体的措施,不外乎将先帝诸王,即河间、临江等先帝十二王,各自封到狭小的地方做王,并主动请求长安朝堂,按照太宗孝文皇帝推恩齐国故事,以推恩宗藩诸子。
        
也有人说,当今天子荣,才刚即位便和匈奴人打了一场,摆明是要做个武皇帝!
        
此番,大概率是要封三五个手足去北方,在不远的将来,那场必将爆发的汉匈决战中,为长安朝堂提供一定的帮助。
        
还有人说,天子荣加冠亲政,掌了大权,此番移封诸王,是要‘悖逆’先帝。
        
说是当今天子荣,实在不忍心弟弟们获封一郡,甚至半郡之地做王;
        
只是先帝之时,尚还只是监国太子的当今刘荣,也不好插手这等国家大事。
        
如今做了皇帝,又掌了大权,必定会推翻先帝对儿子们的安排,给弟弟们都寻个好一些的地方作为封土。
        
舆论热烈,物议沸腾;
        
虽然没有影响到朝堂,以及刘荣的任何决策,却也不出意外的,引来了东宫两位太后——尤其是窦老太后的注意。
        
于是,在诸王归朝觐见,且悉数抵达长安半个月后,窦老太后设宴东宫长乐,以邀先帝诸子,又诸刘宗亲、外戚。
        
换而言之:这,是一场家宴……
        
·
        
·
        
·
        
“臣弟等,参见陛下~”
        
“惟愿吾皇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
        
“臣等,参见太皇太后、太后~”
        
“惟愿太皇太后万福,太后躬安~~~”
        
长乐宫,长信正殿。
        
虽是家宴,但毕竟久离长安,阔别多年——甚至是人生中第一次,以皇子外的政治身份,出现在相对正式的政治场合;
        
面对御榻上端坐着的祖母窦太后、嫡母栗太后,以及长兄天子荣,先帝诸王不敢丝毫省去礼数,齐齐起身,便是大礼一拜。
        
对于诸王先拜天子,再拜东宫的小瑕疵,窦老太后也没太在意,只温笑着挥挥手,便当是招呼了自己的孙儿们;
        
栗太后居后宫多年,也是头一次见到这等大场面,或者说是头一次感受到了‘嫡母’应有的待遇,更是一时笑的见牙不见眼,面上神情说不出的温和慈爱。
        
倒是刘荣,在弟弟们见礼过后含笑起身,丝毫没有端着皇帝的架子,板板正正对弟弟们拱手一回礼。
        
“诸王远来,车马劳顿。”
        
“今日,太皇太后设此家宴,以邀诸王同乐。”
        
“诸王肆意,百无禁忌……”
        
刘荣此言一出,殿内仅有的那些许严肃氛围,也随之烟消云散。
        
——诸王肆意,百无禁忌。
        
这当然不是说有了刘荣这话,与宴诸王就真的可以放浪形骸,甚至借酒闹事;
        
而是说,有了刘荣这个允准,众人谈笑间,不必再紧揪着‘太皇太后’‘陛下’‘王兄’之类的官方称呼不妨,转而可以用口语化的‘皇祖母’‘皇兄’等称为了。
        
简而言之:刘荣此言,算是准许了这场家宴,不需要遵守正式政治场合的一应礼法制度——不需要再遵守君臣尊卑,只需要遵守长幼之序。
        
既然不需要遵守君臣尊卑,那有些话,众人也就可以随手扯张‘臣弟酒后失言,斗胆妄语’的虎皮,试着同刘荣,还有两位太后委婉的说上一嘴了……
        
“皇帝所言极是。”
        
“自先孝景皇帝三年,诸王离京就藩,一别已有近四年。”
        
“——依祖制,诸王本当于去岁朝长安;”
        
“不料孝景皇帝宫车晏驾,诸王不得不再延一年,于今岁入朝。”
        
···
        
“都是我这瞎眼老婆子,眼睁睁看着从巴掌大点的婴孩,一点点长大成人的宗庙柱石、国之臂膀啊~”
        
“一别数年,这都成了丈夫!”
        
“若是有什么话,平日里不便表奏长安,又或是不敢告诉皇帝的,今日便敞开了说。”
        
“我这做祖母的,虽不敢说将孙儿们都护好,但也总不至于坐视自己的孙儿、先帝的血脉,在关东称孤道寡,却过着连豪强富户都比不上的苦日子……”
        
有了老太后这话,诸王心中大定,也当即运转起大脑,各自组织起语言。
        
很显然,在家宴之前,窦老太后和天子荣,已经互相通过气了。
        
若不然,窦老太后根本不可能如此开明的表示:有啥委屈,就都给奶奶说来,别怕!
        
眼下这时节,诸王能诉说的委屈,还能有什么?
        
都已经是宗亲藩王了,还能受什么委屈?
        
左右不过是如今,坊间热议的那个话题了……
        
“臣弟等,沐陛下雨露恩泽,又得太皇太后慈爱,不敢言‘有求’。”
        
“只此番入朝,也知晓了一些朝中大政,偶有不同的看法,却碍于身份不敢明言。”
        
“——今日,陛下许臣等百无禁忌,又太后恩准臣等畅所欲言。”
        
“臣,便斗胆,以臣所见国朝大政之隐弊,试言于陛下,又太皇太后、太后闻……”
        
不多一会儿,诸王中最年长,同时也是最睿智、最稳重的河间王刘德,便率先站出了身。
        
只是刘德才刚起身,诸王心下便当即了然:赵王之位,只怕是连这位为王不过三年,便已经贤名遍布齐、赵之地的河间王殿下,都为之动心了……
        
“先孝景皇帝三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又赵王遂、齐系四王举兵谋逆,以祸乱天下。”
        
“——此,已为史家称之曰:吴楚七国之乱。”
        
刘德一开口,诸王便暗道一声果然,而后各自举起酒爵,佯做品酒之态;
        
实则,却无人不将耳朵竖起,好从二哥接下来这段发言中,汲取一些营养。
        
——有资格角逐赵王之位的,在座根本就没几个人!
        
就算不考虑赵国的特殊性,使得赵王必须具备‘天子绝对信任’这一特质;
        
单就是按排除法,在座的先帝诸王,也能被排除掉大半。
        
老四鲁王刘余,带着政治人物去的鲁地,封国也不算差,封土更是不小,根本没有移封的理由;
        
老五江都王刘非,更是有传闻:已经预定了一个临境戍边王的位置!
        
和谓临境?
        
封国边境与汉家的版图边境重合,与匈奴人直接接壤,位于汉匈最前线的戍边王!
        
虽不知是已经有主的代王或燕王,还是在上郡、北地郡新封一王,但总归不可能是藏在燕、代以南,以‘统筹大局’的赵王。
        
老六长沙王刘发,情况和鲁王刘余类似:同样是带着政治人物就的藩。
        
虽然封国确实有点差,但毕竟是先帝一发入魂,临幸宫女所生,身份实在低微;
        
就算想从长沙移封,也根本没有操作空间。
        
——总得有人去做长沙王的~
        
你刘发不去,谁去?
        
身份最低微的皇子,去最差的地方做王,本就是应有之理。
        
老七常山王刘彭祖、老九中山王刘胜二人,大的巧言厉色,那张嘴堪称长安一绝。
        
真要封去了赵国,就算邯郸城都被这位翻了个底朝天,只怕这位的口才,也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
        
小的那个倒是为人端正些,但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多少沾点兄长的嘴强王者。
        
赵国需要的,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甚至即便把天捅出来一个洞,也能保证自己‘于此事毫无关联’的不粘锅。
        
至于老八刘端、小十刘彘,各王胶西、胶东。
        
——前者身体缺陷实在太过于严重,有极为明显的性格缺陷隐患;
        
后者曾身陷争储夺嫡的政治风波,实在不便掌握兵权。
        
更小的那三,将他们封去赵国,和空置赵国王位,让赵国朝堂自主运转,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封了也等于没封。
        
如此一个一个排除下来,掰着指头算:有资格角逐赵王之位的,也就剩下当今刘荣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河间王刘德,以及临江王刘淤。
        
前者若是不感兴趣,那大概率便会是后者;
        
只是看这状况,刘德似乎有心争一争这赵王之位?
        
如此一来,究竟由谁人做赵王,就全看天子荣的考量了。
        
——如果需要一个政治智慧合格、为人稳重的赵王,那就移封刘德;
        
如果需要一个好控制、好指挥,更让人踏实,没有多少自主能动性的傀儡,那就移封刘淤。
        
怎么选,全看刘荣需要一个怎样的赵王。
        
至于刘德的争取,与其说是为自己添加筹码,倒不如说是单纯在向刘荣表态:大哥,弟弟我对赵国,可不是完全没兴趣的;
        
大哥可千万别觉得我没兴趣,就一拍脑门把老三移封为赵王了。
        
好歹也考虑考虑弟弟我,实在不行,再把弟弟我给淘汰掉嘛……
        
不住诸王所料:刘德接下来的一番话,刘荣看似是在认真听,但实则,却也只是象征性的听了听。
        
——说来说去,也不过是吴楚之乱当中,赵王遂负隅顽抗,曲周侯迫不得已水淹邯郸,惹得赵地民怨沸腾;
        
如今时隔三年,赵国不可再无宗亲藩王,代长安朝堂镇压之类。
        
话说的漂亮,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我我我我我!
        
我也想做赵王!
        
“河间王所言,也不无道理。”
        
“——当年,曲周侯一怒而引大河之水,尽淹邯郸良田万顷,惹得赵地民怨沸腾,百姓民怨声载道。”
        
“先帝不忍行雷霆手段,便暂不设赵王,以郡县自治赵国之土,欲行怀柔之策,以安赵人之心。”
        
“只今,时隔三年,再不复设赵国,朝堂只怕就该好生商议一下:赵国尽废为郡县之后,北墙若其战事,赵地,该当如何了……”
        
对于二弟刘德的毛遂自荐,刘荣也只是模棱两可的应付了一下,旋即便将此事丢给了窦老太后去考虑。
        
——事关宗亲诸侯,无论是新封还是移封,事实上,都得东宫之主拍板拿主意。
        
若是过去,事关赵王人选,刘荣倒是乐得动用自己的‘建议权’,找窦老太后好生聊一聊。
        
但眼下,刘荣已经打定主意,要削夺赵王的战时指挥权和军事自主权,曾经敏感无比的赵王,就变成了一个相当悠闲,且没有多少风险的优质封土。
        
只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先以‘赵王敏感’为由,将其他异母弟排除在内;
        
再通过削去赵王的特权,来解决赵国对长安朝堂的威胁。
        
至于两个弟弟中,究竟是那个幸运儿获封赵王,刘荣就任由老太后去头疼了。
        
——赵国就一个,刘荣却有两个亲弟弟;
        
其中一人得封,另一人必定心里不舒服。
        
与其让某一个弟弟因此对自己怀怨,还不如让他们去怨老太后……
        
“诸王兴致盎然,臣封国偏远,无以为献;”
        
“愿以舞助兴,恭贺太皇太后、太后千秋万福,长乐未央……”
        
沉默中,长沙王刘发怯生生一语,惹得殿内众人不由纷纷侧目;
        
待回过味来,也只当是刘发自知移封无望,故以此来讨好两位太后,看能不能得到其他方面的补偿、赏赐之类。
        
得到两位太后的允准,刘发便躬身一礼,而后便在淡雅宫乐的伴奏下,于殿中央翩翩起舞。
        
很快,刘荣便发现了异常。
        
——刘发,好像是被什么脏东西给缠上了!
        
每转一下身,又或是每舒展一下胳膊,刘发就好似身侧有隐形的墙壁一般,不是提起衣袍下摆,就是缩起肩膀侧身躲避。
        
到最后,更是将整个大臂都贴在了前胸两侧,只摆动小臂于身前;
        
脚下更是好似被钉在了地上,根本不再挪动,只象征性的原地小碎步?
        
大概意识到刘发的打算,刘荣只好整以暇的将身子一后仰,慢条斯理的看起这出好戏来。
        
其余众人却是被刘发这般模样,给吓得思绪百转。
        
——这,可是长乐宫!
        
相传吕太后之时,戚夫人便是在长乐宫内的某处宫室,被活活削成人彘!
        
刘发这般模样,莫非……
        
“长沙做此愚拙之态,却是为何?”
        
终,还是沉不住气的栗太后出声发问,也惹得窦老太后略带疑惑的皱起了眉头。
        
却见殿中央,长沙王刘发诚惶诚恐的停止舞动身姿,当即跪倒在地!
        
嘴上,却徐徐道出一句:“臣的封国太小,土地又太过狭窄。”
        
“臣在长沙练舞时,根本不敢大幅转动身躯,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踩出自己的封国,从而违背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诸侯不得擅离封土’的规矩。”
        
“长此以往,练出来的舞,也就难免成了这般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