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235章 高炉炼钢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6 19:41:03
        
军匠一番颇有些泼冷水嫌疑的话,却是让刘荣陷入一阵漫长的沉思之中。
        
三棱箭,其实算不上是刘荣的发明。
        
——早在秦时,秦少府便曾凭借登峰造极的青铜冶炼技术,以及高超的弓弩、箭羽制造技术,制作出了装配三棱箭头的弓弩箭矢。
        
不单制作出来了,还大规模量产列装给了军队!
        
在战国七雄当中,秦虎狼锐士扬名天下的,主要有两点。
        
其一:在二十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刺激下,永远不畏生死冲锋的虎狼秦兵;
        
其二:极其高超的弓弩、箭羽制作技术,以及跨时代的弓弩集群作战方式。
        
便是刘荣如今身处的汉室,每有人谈论起战国七雄的优势,也大都不外乎以下几点;
        
——魏强于步卒(魏武卒);
        
——韩长于轻骑;
        
——燕、赵多丈夫豪杰,又慷慨悲歌之士。
        
——齐富而不强;
        
——楚地广人众。
        
及秦,则弓羽遮天,弩矢蔽日,更虎狼之士悍不畏死,争先恐后,志必斩敌之首级,以为进阶之依凭……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能以弓弩之力扬名天下的秦,凭借当时已经达到巅峰的青铜冶炼技术,制作出三棱箭这种跨时代产物,倒也没什么奇怪的。
        
但到了如今汉室,曾帮助始皇帝一扫六合,一统寰宇的三棱箭矢,却在汉家国祚初立,百废待兴之时被无奈弃用。
        
究其原因,不外乎一个‘穷’字。
        
在国祚鼎立之初——在太祖高皇帝刘邦统治下的汉家,实在是太穷太穷了。
        
穷到刘邦堂堂天子之身,硬是凑不齐八匹同色的马,来拉御辇黄屋左纛。
        
丞相萧何、曹参更惨——直接就连马都没有,只能惨兮兮坐着牛车上朝。
        
在那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用钱币的原材料:铜来制作箭头,本身就已经是很奢侈的事;
        
自更枉论重量更大、材料需求更多,制作工艺也更复杂的三棱箭头了。
        
——能做个叶子状的小片片做箭头,让箭矢能射入敌人体内,就已经很可以了;
        
毕竟草原上的匈奴人,大都还用着削尖一头的纯木箭。
        
而在如今,在经过整个——或者说是大半個文景之治的积累之后,汉家的综合国力,已经基本恢复到了‘巅峰秦朝’的大半。
        
按理来说,和秦一样量产、列装青铜制三棱箭头,对于如今的汉家而言,也并非多么奢侈的事了。
        
——大几十年前的嬴秦能做到,没道理如今的汉家就做不到?
        
事实却是:还真做不到。
        
不是因为汉家穷;
        
而是因为如今汉家,严重缺铜!
        
无论是武器军械,还是钱币铸造,亦或是器具、工具——铜的稀缺,无时不刻体现在如今汉家的方方面面。
        
孝景皇帝尚在时,刘荣就曾考虑过要不要搞一次币制改革,将如今汉家杂乱无章、五花八门的各式钱币统一为一种;
        
但当时,孝景皇帝给出的评价是:汉家缺铜。
        
无论用什么钱——无论是秦半两、太祖三铢,还是吕后八铢、太宗四铢,终究还是无法改变钱币不足的现状。
        
于是,刘荣又提出以贵重金属,如金、银等,同铜之间建立交换比例,以作为‘大额货币’。
        
孝景皇帝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只不抱希望的给刘荣丢下一句:既然有点子,那就试试看看。
        
再后来,刘荣有心想要试试铸金币,并建立起金、铜兑换体系,却忙于朝中政务脱不开身。
        
没等这个设想成为现实,监国太子刘荣,便成了汉天子刘荣……
        
“以铁制、钢制箭头,取缔我汉家现有的铜制箭头,这是不需要再思考的事。”
        
“——铁、钢再珍贵,也终究无法用于铸钱;”
        
“我汉家本就缺钱,若还拿出这么多铜铸造兵刃,只怕有朝一日,我汉家又将出现百姓民以物易物,不知‘钱’为何物的场景。”
        
爱不释手的把玩着手中,那枚散发出摄人寒光的三棱箭头,刘荣如是道出一语,算是定下了汉家未来的军工发展走向。
        
——就算造不出新式武器,也要把汉家现有的青铜武器,逐步替换成钢铁制品。
        
原因正如刘荣所说:作为钱币的原材料,铜作为准贵重金属,是具备金融属性的。
        
若是如今汉家不缺铜,刘荣倒是可以不在意武器装备的制作原材料,专心去搞新式武器。
        
毕竟相较于还处在起步、萌芽阶段的钢铁冶炼工艺,如今华夏文明已经具备的青铜冶炼工艺,早在秦时便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单从工艺成熟度的角度考虑,青铜制品,无疑比钢铁制品更适合如今的汉家。
        
但汉家缺铜、华夏缺铜——不单缺铜,还缺金、银等具备金融属性的一切贵重金属!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再难,刘荣也必须推动汉家的武器装备,从青铜时代跨入钢铁时代。
        
毕竟这么做,除了可以腾出更多的铜用于铸币流通,还可以显著提高汉制武器的战斗力。
        
唯一的难点,便是如今汉室过分低下的钢铁产量,以及过分生涩的钢铁冶炼技术了。
        
“陛下。”
        
见刘荣如此决绝,先前为众人介绍三棱箭头的那军匠,面色却是愈发凝重了起来。
        
怕刘荣不知道这么做的难度,便斟酌着用词道:“陛下,或有不知。”
        
“——今我汉家,年得生铁二百万斤,其中近半,还是蜀地卓氏、程郑氏,于巴蜀之地开山炼铁所得。”
        
“少府所得,则不到百万斤。”
        
“便是这百万斤,少府也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又是开矿,又是熔炼;”
        
“熔炼所需的燃料,还不能用寻常木炭,而是同样要开矿所得的石墨。”
        
“以石墨为燃料,铁矿为原材料,才能得出最基础的生铁。”
        
“之后又要经过锤炼、锻打,才能得出熟铁,以及部分无法控制成败的钢。”
        
“再有,便只能靠动辄千石、比千石的少府大匠,以炒钢之法,方能岁得炒钢两万斤……”
        
说完这些话,军匠便稍皱着眉,将求助的目光撒向刘荣身后;
        
就好像是生怕自己的话不能让刘荣信服,所以希望刘荣身后的高官们,能站出来劝刘荣认清现实。
        
而在军匠这番话说出口之后,刘荣却是绷着脸,再度陷入沉思之中。
        
——石墨,便是煤在这个时代的名称。
        
既然决心要推动钢铁产业,刘荣当然知道,以煤——而且还得是优质焦煤作为燃料,才能将开采出来的铁矿熔炼成生铁。
        
而优质的焦煤,或者说是一切有关煤的矿物,都不是这个时代可以人力开采的。
        
顶天了去,也就是某些露天矿,用人命填,才能填出来一些可用的煤矿。
        
至于那些深埋于地底的矿产,无论是煤还是其他东西,都不是这个时代有资格享有的东西。
        
故而,钢铁产业的推动,难点并不只是冶炼技术。
        
——如果单只是冶炼技术,那刘荣完全不需要位置操心,只需要大手一挥用钱砸,硬生生把工艺精进进度砸快就好。
        
但除了冶炼工艺,铁矿、煤矿的开采,也同样是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终归,还是要高炉炼钢吗……”
        
如是想着,刘荣不由得又是一阵纠结。
        
作为穿越者推动工业发展的必备技能,土法高炉炼钢,自然是早就进入了刘荣的视野。
        
但不同于前世,看小书读物里的主角高炉炼钢时,只知道拍案叫绝口称‘牛掰’——亲身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刘荣才发现这么做有多难。
        
高炉炼钢,顾名思义,是以土法铸起数丈高炉,通过熔炉结构来提高温度、降低燃料要求的钢铁冶炼方式。
        
这个方式只有一个优点:制作容易,产量极高;
        
除了这个优点,便全是缺点了。
        
——成品质量参差不齐;
        
——能耗高,烟尘污染严重。
        
另外,在高炉熔炼完成,得出生胚之后,也依旧要通过锻打的工序,才能得出不确定质量的盲盒钢。
        
而对于刘荣而言,这个方法最大的难点,便在于后世最不起眼的:烟尘污染。
        
后世人都知道:钢铁,乃至绝大多数重工业,都必定会对环境造成肉眼可见,且难以磨灭的巨大影响。
        
而在如今汉室——在黄老学说依旧执政于庙堂之上,朝堂内外都还讲究一个‘道法自然’的如今汉室,高炉炼钢所造成的漫天黑烟,是很难为人所忽视的。
        
讲道理的,说刘荣不敬天地神明、不敬社稷;
        
稍微不讲理一点的——如东宫那位,更是极可以将那漫天黑烟,直接归为‘天神震怒’之类,搞得刘荣一点脾气都没有。
        
故而,即便有心通过高炉炼钢,来提高汉家的钢铁产量,刘荣也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但眼下,亲眼看到可以大幅度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三棱箭头,因为钢铁产量的不足而无法量产,原本还想着‘日后再说’的刘荣,终于开始动摇了。
        
“三棱箭头尚且如此,陌刀、武罡车之类,当也是类似的状况了?”
        
此言一出,那军匠当今便缓缓点下头,而后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对于工匠而言,最痛苦的事,永远都不是做不出好的作品;
        
而是明明做出来了,却因为种种外部因素,而无法使其发挥实际作用。
        
就好比一群太监上青楼——心痒难耐,偏偏又无可奈何……
        
“周仁,记一下;”
        
“回长安之后,拟诏书一封。”
        
“——召河东郡守申公、郡尉周阳由入朝长安。”
        
“再给丞相府传朕口谕:朕欲以河东郡,为我汉家钢铁冶炼之所。”
        
“河东郡民农户该如何安置、以何为业,郡中每岁口粮用度从何调用——朝堂要尽快拿个章程出来。”
        
“嗯……”
        
“先让丞相,同朝中百官议一议,有结果了再呈奏朕前。”
        
高炉炼钢,刘荣是一定要搞的。
        
没办法,除此之外,刘荣想不出第二种能大幅提高钢铁产量,并迅速将其用于军队的方法。
        
既然非搞不可,那就宜早不宜迟。
        
——过去,刘荣纵是手握监国大权,但终归只是太子储君;
        
如今坐了江山社稷,再把如此关键的项目往下拖,就怎都有些说不过去了。
        
时间不等人。
        
刘荣自认为身体还算不错,如今二十来岁的年纪,也还能在皇位上做个三四十年。
        
三四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也完全算不上有多长。
        
刘荣要做的事很多;
        
多到这三四十年,刘荣都得尽可能抓紧时间……
        
“钢铁产量,少府上下暂时不必考虑。”
        
“——三棱箭头、陌刀、武罡车,都用少府现有的钢铁库存,量产出一批来。”
        
如是做下交代,刘荣又掰着指头算了算。
        
“羽林校尉,有弓、弩司马各一,共计一千人。”
        
“按每人五十矢的标准,制造出三棱箭、矢五万支。”
        
“——最晚明岁开春列装!”
        
“另外,虎贲校尉两千兵马,俱为陌刀。”
        
“两千柄陌刀——至少也要一千柄,同样要在开春前交付。”
        
“至于武罡车,第一批先造二百辆出来,暂且用者。”
        
刘荣当场下订单,那军匠自然是没权利场合,自然是第一时间看向一旁,仍在不住擦汗的少府石奋。
        
不出所有人预料:石奋恭敬领命。
        
下了订单,又确定下汉家接下来的钢铁产业发展方向,刘荣也终于来到了少府军工项目的重中之重。
        
——水车驱动水力锻压、锤炼系统!
        
简称:水力锻压机。
        
和水车驱动石磨转动一样:同样是以水流为水车提供动能,再用动能操纵巨锤反复举起、砸下,以达成反复锤炼、锻压的目的。
        
刘荣很满意,却也没多做停留。
        
锻压机再牛逼,没有足够的原材料,也还是无法得到精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尽快提高钢铁产量,以供水力锻压机锻压出精钢。
        
之后,有了精钢的少府,就可以制作许多无法用青铜制作的武器、军械,以显著提高汉家军队——尤其是常备野战军的战斗力。
        
再然后,自便是……
        
“匈奴人,应该已经接到孝景皇帝驾崩的消息。”
        
“——呼~”
        
“早则明岁开春,迟则秋后;”
        
“军臣老儿,恐怕就要来试试朕的成色了……”
        
···
        
“嘿;”
        
“也不知道届时……”
        
“嘿。”
        
“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