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晋末长剑 第一百十九章 最后阶段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6 19:46:03
        
八月中的时候,邵勋收到了「蔡小郎君」自西河发来的奏疏,
        
据他所言,左国苑的一亩黑麦产量很是一般,和焉支山、渔阳国的差不太多。
        
邵勋看完便收了起来,然后看着少府呈递上来的一种半固体的膏状物事。
        
「此物既从肥油中取出,又与皂荚功效类似,便名‘肥皂」。」邵勋洗了洗手,说道其实到了草碱这一步,发现肥皂已是必然,
        
孙熙之前反证的时候就已经往猪油里倒过溶了草碱的水,观察到了这个现象,而今只不过是正式提出来罢了。
        
花费这么多时间的原因是他又尝试了牛油、羊油乃至胡麻油,都能发生此类现象。
        
后来他又举一反三,考虑到有些乡间百姓也用石灰水去脂,便觉得石灰水中也有碱,
        
于是尝试着做同样的事。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点点石头样的物事沉淀在罐子底部,非常坚硬,去污能力有,但很差。
        
邵勋倒很欣赏他这种穷究的精神。
        
此时工匠去脂,尿、草木灰、药材、石灰水都用,但效果不一,孙熙此举已经从单一反应摸到了一大类化学反应(皂化反应)的门槛,如果能系统总结的话意义重大。
        
可惜邵勋知识贫弱,他甚至很奇怪肥皂为什么是软的,不应该啊!
        
难道肥皂有很多种?搞不清楚了。
        
「肥皂有了,而今缺的是油。」邵勋令人将此物收起,一边朝芳洲亭走,一边默默思考油料来源。
        
要想让老百姓用得起,价格得下来,不然人家不如涂点草木灰洗头。
        
听起来有点地狱笑话,但古时候这么做的人真不少。尤其是长时间不洗头,头发跟羊身上采集的羊毛一样,油脂很重,直接在头上发生皂化反应了动物脂肪肯定靠边站了,用那玩意做肥皂就真只有上层用得起,除非一一捕鲸!
        
但鲸油拿来做肥皂亏你想得出,那玩意做成蜡烛简直是极品。
        
如果是工业时代,更是顶级的润滑油。他记得历史上欧洲人大规模捕鲸,大多不取肉,只要皮和脂肪。甚至如果时间紧急,皮也可以不要,只将脂肪割走。
        
比起动物脂肪,植物油是更现实的选择。
        
最好是一种能耐贫瘠、能适应砂砾、山地环境且含油率很高的植物,简而言之,最好不要和粮食作物抢地。
        
如果真有这种理想的油料作物,那么原本不适合种粮食的荒地就可被利用起来,等于凭空多出来的财富。
        
邵勋想看想看,便来到了一座院子内。
        
「陛下,皇子在此。」见他来了,宫人们捧来了一婴孩,轻声说道。
        
邵勋轻轻接过,看着孩儿皱巴巴的小脸,欣慰地笑了。
        
石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这是新一批司马家贵妇们的第一个,接下来会挨个排队生孩子,一个都跑不了。
        
而且贞明改元之后,群臣又上疏请选天下士女,充实后宫。
        
邵勋没有同意,最后只选了少数士族、勋贵、草原酋豪女子入宫,补充缺编的女官职位。
        
群臣交口称赞,皆以为贤,只有邵勋自己知道,他病得越来越厉害了「册封石氏为美人,普赐汴梁役户、少府罪人、掖庭罪妇酪一段、酒一合、饼二张。」邵勋吩咐道。
        
很快便有人领命而去,着即办理。
        
将儿子交还给乳娘后,邵勋不便入内见石氏,很快就离开了。
        
******
        
傍晚时分,田间地头的收割大军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机。
        
金乌西垂的景象从来没有如同此刻这般美丽,少府力役徒们将最后一批工具收起,准备返回宿营地一一所谓宿营地其实就是一片收割完毕的农田,临时搭起帐篷供人居住罢了,方便干活。
        
对这些收割大军而言,只有夜晚是属于他们的!
        
眼一睁,天一亮,无论什么情况,都要立刻起身去干活,稍有拖延,马上就有如狼似虎的园丁冲过来,拿着鞭子劈头盖脸砸下。
        
园丁即园户丁壮,他们以前是屯田军,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手中有器械,可不是这些身娇力弱的罪人可以抵抗的。
        
司马冲回到宿营地后,几乎要瘫下了,连饭都不想吃。
        
右手虎口位置已经起了几个水泡,那是握镰刀割粟麦时留下的。
        
腰酸痛无比,那同样是埋头收割粮食导致的。
        
衣服里似乎有穗芒,搞得身上奇痒无比。
        
裸露在外的肌肤被太阳灼伤,火辣辣地疼。
        
真不是人干的!
        
一到秋收时节,不管你是挖河的、喂马的、烧砖的,还是伐木的,都要来抢收粮食,
        
少有例外。
        
司马冲之前在跟人学着做毛笔,还算清闲。秋收令一下,立刻奔赴少府名下的农田,
        
开始抢收粮食,而今已是第三天。
        
他不想干了,他更想哭,谁来救我啊!
        
远处的树林边转出来了一支车队,那是送晚饭的,营地这边一阵骚动。
        
园丁们大声呵斥,让罪人们老实了下来。
        
车队驶近后,慢慢停了下来。
        
片刻之后,一人跳下了牛车,拎着一个铜锣,敲打一声吸引众人注意力后,中气十足地大喊道:「石美人诞下二十二皇子,天子大悦,令赐下酒食—”」
        
一边说,一边走。
        
他的嗓门很大,每到一处还反复喊个好几遍,然后才去下一处。
        
「石美人————」司马冲如遭雷,愣了许久。
        
「石美人」是哪个?莫不是—
        
司马冲不敢想下去了,邵贼后宫定然有别的姓石的嫔妃。对了,一定是渤海石氏或乐陵石氏之人。阿娘今年都四十了,邵贼那么多年轻的女人不去碰,偏要碰她?说不通的。
        
而就在此时,河对岸的土路上,一辆装饰普通的马车正向北慢慢走着。
        
周遭围着数百名侍卫亲军的武士,颇为惹眼。
        
路不好走,颠簸不平。
        
诸葛文彪一个不防,差点歪倒,幸被邵勋揽在怀中。
        
她轻轻挣扎了一下,没挣开,便放弃了。
        
「庾元规五百里加急来报,旬日前蜀中居然下了大雪,朕颇为惊。」邵勋说道:「汴梁虽然还是很热,但保不齐哪日就变天了。今年再给你做一件皮裘,两件换着穿。」
        
「没必要。」诸葛文彪说道。
        
马车停下了。
        
邵勋掀开窗帘,静静看着河对岸。这整个露营地,都是他大型PLAY的一环。
        
「去年送沙狐皮裘,你也说没必要,后来不收下了么?」邵勋随口说道。
        
诸葛文彪似是有些羞报,口不择言道:「你以为你很懂我心思?」
        
邵勋收回目光,有些想笑。
        
诸葛文彪这话就不是女官对天子的口吻,但他不介意。
        
「上月我给程、郭二尚宫送蕉葛衫,你不也出现了么?」邵勋又道。
        
诸葛文彪沉默片刻,道:「只是刚好下直路过。」
        
「天还是有些热,一会给你送两件蕉葛衫便是。纵然今年穿不上了,明年也可以穿。」邵勋说道。
        
诸葛文彪摇了摇头,道:「你送别人就行了。」
        
童千斤嘴角抽搐地远离了七八步,直到河畔才停下脚步,扫视四周。
        
山宜男已经怀孕了,诸葛文彪离怀孕产子亦不远矣。
        
诸葛恢也是没骨气的。
        
虽说老童无论怎样都站天子这边,但不妨碍他鄙视诸葛恢。你是中书监,如果真的强烈请求把女儿接回家,天子会驳你这个面子吗?依老童的理解,天子会不高兴,但有可能会给这个面子,让诸葛文彪得以出宫,与家人团聚。
        
但诸葛恢没这个胆子,或者说利欲熏心,总之就什么都没做。不光没做,连二女儿诸葛文豹都没出嫁,因为上次天子问过她的名字,似乎很感兴趣。
        
不过转念一想,他也理解了。
        
降人不易,有点想法的降人更不易,就是苦了诸葛家的女儿们了。
        
马车内隐隐传来抽泣声,还有男人的安慰声,甚至还有什么保证童千斤淡淡一笑。
        
跟在天子身边这么多年,他也学会了不少花招。
        
但他不会用,因为他缺乏使用这些花招的基础:巨大的威望和权势。
        
权势大到吓人的程度,女人就会半推半就,就会自己骗自己,他亲眼见过一个又一个胡汉贵女臣服在这个面前。
        
常隆带着百余名兵士去到了河对岸,在夕阳中仔细检查着每一处芦苇荡、灌木丛。
        
天空有大雁飞过,又一年的冬天即将来临。
        
童千斤漫步徜祥着,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旷野。
        
府兵、民户、豪族也在进行秋收。
        
秋收好啊,每一粒归仓的粮食,似乎都在慢慢修复这个因为连年战争而千疮百孔的天下。
        
最早秋收完毕的豪族甚至开始南下了。
        
这是上半年派子弟去江南,花费一番工夫后取得庄宅的家族,秋收取走最后一笔财富,举家南迁。
        
不远处响起了马蹄声。
        
童千斤收回思绪,只见信使正拿着一份拟好的旨意放入盒中,翻身上马,前往汴梁。
        
童千斤知道,这是天子在半路发出的一道旨意,由秘书郎王羲之拟写:秋收之后,豫充司冀青徐幽七州尚未度田的郡县,一体清查。
        
北方大地的豪族田亩清查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永嘉之后的田地清查完,接着便是永嘉之前的,这既是给了他们缓冲,让他们有一定的余裕在江南打好基础,站稳脚跟,同时也是君臣之间的一种默契与妥协。
        
从今往后,北地豪族便如这大雁一般,纷纷飞往南方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