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朱樉看着林澈,仔细斟酌了一番:
        
“先生,您应该知道,倭寇使用的兵器,多为长刀,刀刃极为锋利,曾有无甲士卒,被倭寇的长刀一刀劈成两半。”
        
想到曾在大明大营中遇到亲眼目睹这一过程的士卒,瑟瑟发抖的表情,朱樉忍不住一声叹息,接着道:
        
“而我大明之腰刀,却是短于倭寇的长刀,锋利上也有所不如。”
        
“再加上那些倭寇都是从小练刀,个个刀术精湛。”
        
“非我长倭寇士气,我大明士兵,大多出自农民,在当兵之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武艺与倭寇相比差距甚大。”
        
林澈听到这里,忍不住白了朱樉一眼。
        
这小子还是受眼界限制了。
        
倭寇个人勇武,在人数少的小规模战斗力,的确占有优势。
        
可是我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直接以堂堂之阵势碾压过去。
        
管你什么武道世家,统统都得在大明兵锋之下化为齑粉。
        
林澈教育朱樉道:
        
“刀剑时代,战争的胜负,与兵器的好坏关系并不大。”
        
“兵器不如人可以研究和升级。”
        
“可如果对倭寇心存恐惧,哪怕穿再好的装备,也不过是给倭寇送快递罢了!”
        
朱樉不明白快递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敏锐的捕捉到了,林澈所说的更好的兵器。
        
“请问先生,这兵器如何升级?”
        
朱樉一边给林澈斟酒,一边问。
        
林澈淡然一笑,接过斟满酒的酒盏:
        
“你给我拿些纸笔来,咱有用处…”
        
朱樉闻言赶紧跑到床榻旁的案上翻起纸笔,边激动问道:
        
“先生,您是不是设计了专门对抗倭寇的法宝,我先前见过您画的图纸!”
        
“只是…作战的重点难道不是如何振作军心,克服对倭寇的恐惧吗?”
        
林澈无语的看着朱樉,认真的教导道:
        
“我知道你想当大将军,上阵杀敌报国。”
        
“可是当将军,最重要的不是勇武,而是脑子要灵光!”
        
“要能及时发现军队存在的问题,对阵时及时捕捉战机,而不是光想着怎么砍人。”
        
“否则,伱自己战死沙场事小,连累了其他无辜的士卒事大!”
        
朱樉在林澈面前,塑造的人设就是勋贵之子。
        
将来肯定也是要上战场的。
        
林澈不忍心自己的便宜学生,成为一个无脑的莽将军,最终战死沙场。
        
说来也怪,同样的话,在其他人嘴里说出来。
        
朱樉不仅不认为,对方是在关心他,反而会觉得此人太烦。
        
可道理从林澈嘴里讲出来,却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只能尽力的扭转朱樉的思想。
        
“多谢先生教导!”
        
还在案上矮身翻找纸笔的朱樉,闻言立刻站起来。
        
恭恭敬敬的向林澈抱拳鞠了一躬。
        
紧接着,朱樉又笑嘻嘻问道:
        
“先生,这下你该告诉我,怎么对付倭刀了吧?”
        
“你小子!”
        
林澈被朱樉的执着破防了,考教着问道:
        
“倭刀的长度,在五米之内难逢敌手,可若是在五米之外对付它呢?”
        
“难不成,与倭寇对阵时,要让军士们,都换成彝矛?”
        
朱樉有些不太确定的答道。
        
所谓彝矛,长度为五米左右的长矛。
        
是春秋时期车战所用的兵器。
        
如今已经很少列装军队了。
        
可如果用这么长的矛,行动肯定是不太方便的。
        
说不定,倭寇见势不妙,直接就跑了。
        
“兵器向来都是革新换代的,怎么到了你这,反而还倒退到了春秋了?”
        
林澈不知道是该夸朱樉‘博览群书’,连春秋的武器都知道。
        
还是该说,这小子没上过战场,眼界不够宽。
        
就会纸上谈兵。
        
隔壁密室。
        
因为太子朱标前去请大将军徐达还未回来,朱元璋只好干起了朱标的工作,手里拿着笔记录着隔壁的讲课。
        
当林澈讲到兵器的革新,他十分的赞同。
        
大明的军队已经初步使用火铳,但还没有来得及推广。
        
但是,朱元璋对火铳的威力,有着很清晰的认识。
        
在他的安排下,火铳被大量制造,并有意建立一支专门的火铳部队——神机营。
        
林澈的话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林澈继续道:
        
“我知道一种简单的武器,可以克制倭寇。”
        
朱樉忙不迭的询问道:
        
“先生,您说的是什么武器?制造难度如何?花费几何?”
        
如果新武器制造费用太贵,恐怕也难以在军中推行。
        
毕竟,大明如今国库可不算充裕。
        
林澈笑道:
        
“制造难度极低,价格甚至比不上一根长矛。”
        
“你应该见过南方的毛竹吧?寻找成长好的,截取两尺笔直的竹竿,毛竹的枝丫不必修剪,以便在上面装上铁质的尖头刺刀,只要倭寇敢冲阵,定叫他有来无回!”
        
朱樉仅仅是听了林澈的描绘。
        
便幻想出,手持倭刀的倭寇,在这种新式武器面前,进退两难。
        
最终被枝丫上的刺刀,捅成筛子的画面。
        
隔壁的朱元璋也被林澈描述的武器给吸引到了。
        
奋笔疾书将林澈描写的武器记录下来。
        
就在这时。
        
朱标带着一脸迷茫的徐达回来了,后者环顾着密室,表情有些怪异。
        
徐达匆匆扫了眼,来不及细想,来到朱元璋面前低眉行礼:
        
“臣,徐达,参见陛下,圣躬安!”
        
“免礼!”
        
朱元璋精神一振,站起身把老伙计身子扶正,迫不及待道:
        
“天德,你有啥问题,等一下再问?”
        
“咱先问你!”
        
“福建沿海…”
        
不等他说完,朱标双手呈上奏疏,毕恭毕敬:
        
“父皇!”
        
“福建沿海的战报,尽在于此,其中就有泉州海战的战报,请父皇过目。”
        
朱元璋一抖袖袍,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夸赞道:
        
“不错!”
        
“还的是老大心细如丝啊!”
        
朱元璋赶忙摊开奏疏,落目仔细翻阅起来。
        
却见他的表情风云变化,好不精彩。
        
从兴奋,道狂喜,再到难以置信。
        
站立一旁的徐达,看的一愣一愣的,更是搞不清楚状况了。
        
来的时候太子神秘兮兮,也没说明什么事儿。
        
稀里糊涂到了诏狱密室,陛下又是疯疯癫癫的,还没有说什么事儿。
        
今天到底咋地了?
        
少顷。
        
啪!朱元璋合上奏疏,振臂一呼:
        
“天佑大明!”
        
“天佑大明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