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18章 殊途同归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07 07:43:10
        
“无人机……”孙琮捏着下巴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舰载无人机对于航空指挥和助降系统的精度要求远高于有人机,辽省号目前……是否具备这种能力?”
        
罗洋摆摆手:
        
“本来是存在风险的,但连海造船厂那边的同志说,在这次出航之前专门进行了一次设备改造,现在已经没问题了……至少应对单一架次无人机没问题。”
        
说完,又转头看向李春蓬:
        
“春蓬同志,你的想法如何?”
        
然而,后者此时的心情却比较复杂——
        
至少在目前的航空工业体系当中,无人机,尤其中小型无人机的地位仍然落后主力型号的有人机半档。
        
即便像是无侦7/8/9这样的战略型号,研制工作也仍然由单一设计室主抓,而无法像歼15或歼20那样上升到集团层面。
        
从整个预研办公室的角度出发,能够得到盛飞集团层面的资源补充,无疑有利于他们对全无尾布局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但他无法确定,这个“无人机项目”到底只是用于技术验证,还是会中途发展成一个需要定型验收的完整项目。
        
如果是后者,那么他本人就很有可能错过“雪鸮”计划转正立项的关键阶段……
        
好在作为过来人,罗洋很快就猜到了李春蓬的心思。
        
年轻人嘛,无非是害怕自己的成绩最后被别人给摘了桃子。
        
他虽然告别高校已久,但也知道在学术圈里,这种情况并不算罕见。
        
“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突如其来的表态,让李春蓬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很快,罗洋又继续开口道:
        
“如果你准备重点攻关全无尾气动布局的理论研究,实在腾不出精力同时应付一个无人机型号的具体研制工作,那也可以推荐一位你觉得合适的同志,负责解决除了气动以外其它方面的问题。”
        
话里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
        
整个项目都以你为主,不要有技术层面以外的顾虑。
        
既打消了前者的担心,又帮他在旁人心中树立起了“谦虚肯干”的踏实形象。
        
反倒把李春蓬给搞得不太好意思了:
        
“罗总放心,我应该能兼顾得过来。”
        
眼见双方达成默契,罗洋点点头:
        
“你一直在跟航空动力集团那边对接,在这方面可以请教一下对方的常浩南院士,他会比较有经验……”
        
孙琮也跟着补充:
        
“这倒是,我记得当年最多的时候,常院士同时负责三个项目的开发工作,还能游刃有余地经常给我们开会……”
        
现场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李春蓬挠了挠头:
        
“这我倒是听航空动力集团那边的同志说过……就是常院士现在主抓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任务,平常基本都在怀柔科学城那边,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再亲自跟进全无尾飞行器的事情……”
        
……
        
答案,当然是有的。
        
实际上,当常浩南看到眼前这个全无尾布局的方案时,整个人的第一反应是喜出望外。
        
因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控制效率、空气阻力和飞行稳定性三者之间的平衡。对于一枚导弹来说,无论是滑翔式还是吸气式,都不需要很高的气动控制效率,就算需要在末端进行弹道调整或机动,也可以通过改变重心或者更加简单粗暴的侧推火箭来实现。
        
但如果是一架飞机,那么要求就必定要严苛许多。
        
燃气舵不可能长时间承受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尾焰温度;
        
空气舵如果面积太大就是阻力负担,面积太小又无法实现足够的控制效率;
        
矢量推进并不适用于冲压发动机,况且超高速状态下也不可能只靠矢量推进来维持稳定……
        
因此研究到最后,他拿出的解决方案几乎和李春蓬异曲同工——
        
并联乘波体的机身当然和常规飞行器的升力体结构差异巨大,但在“去掉全部尾翼,利用超声速流场压缩和膨胀流动实现气动增稳、结合嵌入式舵面实现飞行控制”的思路上,却是别无二致。
        
并且,考虑到高超音速飞机仍然需要靠自身动力达成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启动条件,二者在机体布局上的共性肯定要比理论上更多……
        
“这是你们内部讨论出来的方案?”
        
他放下手中的资料,两眼放光地看向李春蓬。
        
后者哪见过这副架势,迟疑地点点头:
        
“最开始是我们预研办公室的一个思路,不过已经得到集团方面的确认了,罗总也承诺,会给我们划拨一些资源用于技术验证。”
        
“好啊,很好!”
        
常浩南已经快要压不住嘴角上扬的弧度,只好以喝水进行掩饰——
        
原本他还苦于自己分身乏术,又找不到一个得力的帮手,准备把气动布局方面的问题放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之后慢慢解决。
        
但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
        
帮手这不就来了?
        
当然,兴奋归兴奋,他也不可能上来就对这样一位比自己还年轻几岁的后辈委以重任。
        
无论如何要先摸个底:
        
“春蓬同志,你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缺少一个抓手。”
        
李春蓬再次打开了那张3D渲染图,然后把电脑调转180°朝向常浩南,解释道:
        
“我们已经通过一个干净的理想化气动模型,在理论层面确定了气动增稳设计的基本可行性,但实际飞行器要面对的情况比气动模型复杂得多,比如有飞行员,要设置一个座舱,有任务载荷,要设置一个弹舱,飞行要消耗燃油,所以重心和升力中心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会对气动增稳的效果产生影响。”
        
“要想把理想化模型变成一架真正的飞机,需要完成一系列参数化设计,但我们暂时拿不准,应该从哪里切入。”
        
常规飞机的操纵力矩本质上是由一个物理结构直接提供的,因此气动设计属于加减法。
        
但全无尾布局因为气动增稳效应的存在,气动设计至少属于乘除法,甚至幂次运算,比常规布局多了至少两个自由度。
        
一时间确实不太容易找到切入点。
        
“前体设计和我们今天讨论的部分关系不大,所以我们只考虑后体问题。”
        
常浩南把模型放大,然后拿起一支笔,在尾部型面处比划了一下:
        
“单侧后体型面主要控制曲线包括一条后体脊线曲线和两条后体控制截面曲线,所以相关型面参数就可以被归纳为后体侧向投影面积、后体脊线形状和后体控制截面形状三项……”
        
“……”
        
一开始,李春蓬还以为,对方最多会向自己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因此只是认真听着。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颇为完整的研究方案,根本不是靠脑子就能记下来的。
        
“常院士您等等,我写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