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2章 提前落户的歼11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06 19:51:07
        
第二天一早,重新恢复活力的常浩南在食堂又一次遇到了姚梦娜。
        
只不过当他准备动筷子的时候,对方已经吃到一半了。
        
“师姐,我……”
        
然而还没等他把邀请对方一起去112厂的话说出口,姚梦娜连头都没抬,语速飞快地打断了他:
        
“那个……师弟,我还有点事,你慢慢吃哈。”
        
然后端着餐盘果断溜了。
        
有些时候,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比如常浩南就因此没看到姚梦娜已经红的快要冒泡的脸。
        
“呃……”
        
他看着面前的餐盘,思来想去,实在也只有昨天的事情比较异常。
        
“就因为我没问她要干什么?”
        
常浩南咬了一口油条,有些摸不着头脑。
        
“师姐不像是那么小心眼的人啊……”
        
在这个没有移动网络,甚至多数人都没有手机的时代,想要精确地联系到一个既不在住处也没有固定工作地点的人还是有些难度的。
        
所以最后常浩南也没做无用功,而是直接联系了112厂那边负责八三工程总装的副总工程师,何明。
        
虽然以前者工作证上面标明的权限,在盛京这几个厂所里面基本可以横着走,但对于112厂这种体量的单位而言,如果没有个人带着,那很可能会在里面迷路……
        
常浩南上一次是从机场直接坐车到的试飞跑道,所以对于厂区的总体情况还比较陌生。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能看出来,112厂正在搞什么大动作。
        
厂区里面几乎停满了各种运输车辆,几个面积颇大的车间看上去也被整修过一遍。
        
并且,整个厂内的安保水平也比之前上了一个台阶。
        
虽说还不至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但就常浩南从门口走到厂区行政办公楼的功夫,也被查了三次工作证。
        
“小常同志,好久不见。”
        
何明看上去已经在楼门口等待一段时间了:
        
“你们在涪城那边整出来的动静不小啊,就连我们这些搞整机生产的人都已经接到上面的吹风了,说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设一套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
        
“这样提气的表态,我已经有十几年时间没听到过咯。”
        
尽管茂密的发量让何明看上去不太显老,但他其实已经在112厂工作超过30年时间了,甚至参与过当年歼6甲飞机的国产化制造工作。
        
“我想科工委方面应该早就有这种打算吧,刘院士他们拿出来的东西不像是没有过准备的样子。”常浩南回答道:
        
“涡喷14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顺利完成测试,算是给了上面足够的信心来推进这件事。”
        
尽管那位丁主任在开会时候原封不动地引用了他在电话里说过的一些内容,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常浩南并不觉得自己只凭一席话语,就能够对这种根本性的政策走向产生影响。
        
因为这种事情,并不只是科工委拍了板就能作数的。
        
“信心好啊……这些年咱们最缺的,就是信心了。”
        
何明抬起头,语气中满是感慨:
        
“你还年轻,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有些时候,拦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都是那些自己人。”
        
“稍微遇到点问题,就搬出那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论,这种时候,有伱们打的这支强心剂,太重要了。”
        
常浩南看了看旁边情绪有些波动的何明,觉得自己是时候换个话题了:
        
“对了,先不说涡喷14的事情,我刚来的时候看到厂里面好像有什么大动作?”
        
“你不知道?”
        
听到这个问题的何明一愣,然后想到了什么:
        
“哦对,你们这段时间在涪城,可能还没听说。”
        
“这个月初的时候,我们跟俄方正式签订了转让苏27生产许可证的协定,所以陆续有大量的技术资料和生产设备要运到这里来。”
        
听到这个回答的常浩南也是一脸意外:
        
“苏27……谈下来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协定原本还要再晚两个月,到1996年12月才正式签订。
        
“是啊,苏霍伊方面突然做出了相当巨大的让步,所以谈判过程顺利了很多。”何明说到这里,语气突然带上了几分笑意:
        
“而且说起来,这件事情跟你还有关系呢。”
        
“这……我自己怎么都不知道?”常浩南觉得自己好像突然跟这个世界脱节了。
        
“04号原型机重新首飞那次,杨总师特地让几个在112厂的苏霍伊技术顾问在旁边看了全程,然后没过几天,就听说那边的协议顺利签订了。”
        
合同谈判这种事情说到底,手里没有牌,什么都没用。
        
而经过改进之后的歼8-3,哪怕算不上王炸,也至少是四个2这种级别。
        
更何况还是在牌局已经接近末尾的时候,直接虚空造出来的。
        
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
        
“可惜我来的还是晚了些,只争取到了两个月时间……”
        
常浩南点了点头,但心中还是不免有些遗憾。
        
如果说十号工程是华夏实现“战斗机设计自由”的开端,那么十一号工程就是实现“战斗机制造自由”的起点。
        
一架最大起飞重量高达33吨的重型战斗机,就算把全套设计资料和原材料都准备好,要想真的把飞机造出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制造业这种东西没有太多捷径好走,时间和投入缺一不可,所以如果只是提前两个月开始的话,实际影响恐怕……
        
等等……
        
这个时候,常浩南突然想起来,刚刚何明似乎还说过,俄方在协议内容上也做出了让步,于是又开口问道:
        
“那合同内容方面……”
        
随着常浩南在601所的地位水涨船高,这些东西自然也有了知情权。
        
如果搁在他刚到盛京的时候,问出这种问题恐怕只会收获一个白眼。
        
“根据合同,112厂要在未来10年内,生产总计118架单座型苏27SK和双座型苏27UBK,第一批14架的机体全部由俄方提供,后续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我们自行制造。”
        
“飞机所需要的发动机、雷达和电子设备执行单独的子系统采购合同,除了前两批28架之外,俄方不限制我们更换其它90架飞机的机载设备,并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费用另算。”
        
“除此之外,我们生产的苏27及其衍生型号不能出口给第三国。”
        
具体的合同内容当然要复杂得多,因此何明只是挑了其中最关键的几个部分来说。
        
但这也足够让常浩南差点惊掉下巴了。
        
相比于原来时间线上面颇为苛刻的条件,现在这份协议内容堪称大慈善家。
        
多了一条苏27UBK的生产线,以及必须由俄方提供的机体数量减少这都已经不重要了。
        
后面那条“不限制更换其中90架飞机的机载设备”才是操作空间拉满。
        
这意味着十一号工程甚至可以从一开始就走上“边生产、边改进”的路子,而不用像是前世那样额外拖延将近10年时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