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国潮1980 第一百一十章 新气象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09 12:43:15
        
1981年,改革开放正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
        
上一年,通过齐心协力的并肩奋斗。
        
不管是国家的经济发展上,还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我们都交出了一份称得上激动人心的成绩表,可以说成绩斐然。
        
首先,全国粮食产量达到了3.2亿吨,这是建国后第二个粮食高产年。
        
其次,棉花,油料产量,也均创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
        
另外,按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37.7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3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6.63亿美元。
        
所以当下最重大的新变化就是,共和国一穷二白的处境已经大大改善。
        
当然,我们大可以不去理会这些空泛的经济数据。
        
不妨设身处地,去好好观察一下1981年的京城街头。
        
因为从民生环境的改变里,显然会更容易看出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别的不说,放眼前门大街,就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到“运动”遗留的痕迹了。
        
前门楼子底下,那些曾经带着火红革命热情的店名。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都逐渐的换回了与箭楼一样古风悠长,韵味十足的老称谓。
        
“京味香”改回了月盛斋。
        
“新鲁餐厅”又叫做了便宜坊。
        
“秋江食品店”重新挂上了通三益的牌匾。
        
“宣武酱菜园”还得叫六必居。
        
就连什么“新京城”、“晨钟”也统统消失。
        
依次还原成了“大北照相馆”和“亨得利钟表店”。
        
而这块京城最中心地带的闹市,人流熙熙攘攘,呈现出一片繁荣安详的商业景象。
        
假如把镜头的焦点凝聚在人们的穿着上,就会发现越来越鲜艳。
        
大街衣服的颜色已经脱离了蓝色绿色灰色的范畴,变得五颜六色。
        
对男人来说,能表明政治化色彩的服装,已不再是他们的最爱。
        
去年热播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们的审美。
        
对于爱美的女性,发式更是多种多样。
        
除了烫发以外,在这个时期,年轻的已婚妇女还流行单燕式、双燕式、花瓣式。
        
中年妇女也有海燕式、自然刘海式可以选择。
        
大姑娘则主要是童花式、荷叶式。
        
至于书店里,售卖的读物不单有越来越多开禁的外国、世界名著,还有越来越多的杂志、画刊。
        
书店里,售卖的读物不单有越来越多开禁的外国、世界名著,还有越来越多的杂志、画刊。
        
比如说今年开年,刚刚创刊的《奥秘》。
        
这是一本以介绍新知识和探索未来世界为主的科学杂志,每月出版,售价二角。
        
因为内容新颖,别看创刊第一期,就对年轻人产生了庞大的吸引力。
        
还有同样刚刚创刊的《作品与争鸣》。
        
这本文学杂志,仅因其名字中的“争鸣”二字就一炮打响,成了许多人都来问津的热门读物。
        
这也是符合这个时期特征的。
        
要知道,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越优秀就越容易引发激烈的讨论。
        
而群众的来信,同样有许多具有高识卓见,值得一读。
        
影院里就更不用说了,必定是人头簇拥,大家伙最爱凑热闹的地方。
        
比起去年来,这里更积极的变化,是放映的电影变多了。
        
不再是全城只放映一两部电影。
        
最起码,也会有开禁的老片、新拍摄的国产片和引进的译制片同期上映。
        
这就是说,人们只要肯跑遍全城,一天之内便可以看到好几部风格种类不同的片子。
        
比如当下的热门影片,就是刚开禁的国产老片《英雄虎胆》。
        
还有张瑜、郭凯敏再次合作的国产新片《小街》。
        
以及刚引进的西德电影《英俊少年》。
        
非常典型的“老、新、洋”三结合。
        
如果再走进副食店里,一样能惊讶地发现,“进口”的东西品种越来越丰富。
        
虽然人们购买烟酒还受限制,但实质已经相当宽松。
        
眼下购买散装白酒一斤以下不用再登记了。
        
除了“香山”、“八达岭”以外,大部分牌号的乙级烟也随到随买了。
        
这就等于基本实现了充足供应。
        
鸡蛋也差不多,尽管还顶着限量的名义,但供应上却好了很多。
        
人们都开始点明只要红皮大个儿的鲜鸡蛋,冻鸡蛋受到了冷落。
        
购买猪肉方面似乎变化还要明显一些。
        
越来越多的人买肉时,都要求“肥瘦搭配”。
        
像过去人们曾经趋之若鹜,那种肥膘过厚,上面只有薄薄一层瘦肉的“丹顶鹤”,不再受欢迎。
        
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人们已经对常年吃的三级酱油已经有点不知足了。
        
大家抱怨和询问最多的,就是哪儿能买到好一点的酱油。
        
至于吃喝方面,唯一受到更为严控的物资,其实只有茶叶。
        
因为这一年,居民在茶叶的需求上骤然激增,产量却不可能一下提高。
        
政府便不得不规定四元至十二元一斤的花茶,每人每次凭居民购物者限购半斤。
        
但这样的限制仍然是在说明一个问题,人们消费升级了。
        
大家都开始不在满足基本的供给,对更高质量的物资有需求了。
        
难道还能有什么比这些变化,更能说明生活明显好转的呢?
        
百货公司里也一样。
        
时髦服装多了一种弹力尼龙女衫。
        
流行饰品是最新推出的铝制的发卡。
        
化妆品的种类增多了数种,香皂和洗发膏一跃成为了热销日用品。
        
有“三转一响”之称的“老四件儿”,供应量越来越充足,所需要的工业券也越来越少。
        
而有“新三大件儿”之称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则彻底把人们的家电消费需求点燃。
        
无论有货没货,买与不买,京城各大商场的家电柜台,永远都是人满为患。
        
特别是年轻人,许多都是以“扎着口袋存着钱,咬牙切齿追潮流”的心态,把购买进口家电当成人生终极目标的。
        
还有旅游景点里,除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多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内游客。
        
不过和外国人几乎人人拥有相机不同,我们的国人,此时大多数是没条件留下自己的影像的。
        
所以各个旅游景点都开始体贴的提供照相留影方面的服务。
        
比如故宫午门前的照相点儿,甚至停着一辆黑亮亮的轿车用来吸引顾客。
        
尤为别具一格的是,汽车前面不远处还立着一块纸牌子。
        
为带有相机的顾客写明“在不影响我处工作的情况下,观众使用车辆一次,收费两角”。
        
而北海公园里的快速冲印部,更是永远不停歇的繁忙。
        
人们只要把底片送到这里来,便可在交钱的几小时之后,从这里看到他们的形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