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国潮1980 第四十二章 请客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0 05:37:44
        
也就差不多一个礼拜的工夫,扇儿胡同2号院就传来喜讯。
        
李主任不负所托,东跑西颠一通紧忙和,竟然还真把事儿办成了。
        
考虑到两家各自具体情况,最后是这么定下来的。
        
边建功身为男子,不畏苦累,去了“北极熊”干工人。
        
正好那儿福利比较全,还可以提供职工集体宿舍。
        
而等他一搬走,边家大儿子边建军的婚事也就可以如期进行了。
        
米晓冉呢,她一个女孩子家,还是工作轻省点好。
        
何况工作单位离家近点儿,让父母也放心。
        
她去“重文门旅馆”上班,显然更合适。
        
好家伙,对这样的结果,边家和米家还有什么可说的。
        
全都喜出望外,高兴坏了。
        
不但两家人对李主任、康术德和宁卫民感激涕零。
        
最后消息散出去,就连整个扇儿胡同,甚至整条煤市街都为之轰动了。
        
这不奇怪,这样的新鲜事,当然是捂不住的。
        
且不说自有那快嘴儿的、好事的,把消息四处广播。
        
甚至就连边大妈和米婶儿她们本人,都成了宣扬的主力。
        
像边大妈每天得去居委会吧?
        
她见着李主任,能不客气客气?
        
旁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啊,只要跟着一问,边大妈就得说说内情,再夸夸宁卫民。
        
她的周遭可都是街道大妈们啊,那传播速度慢得了啊?
        
米婶儿也一样,副食店卖菜的,接触面儿同样挺广泛。
        
尤其此时正值春夏交接,菜站里除了冬天的白菜、萝卜、土豆这老三样,新鲜的品种不多。
        
像西红柿、黄瓜、小水萝卜、青蒜苗,特别不好买,几乎天天被顾客们盯着排大队。
        
偏偏宁卫民兹要一来卖菜,米婶儿就给特殊照顾。
        
不但主动张罗他到队首来,还都是给他拿最好的。
        
尤其是最实惠最廉价的五分钱一把的小水萝卜,只要来货,就专门给他留着。
        
弄得宁卫民只要一来买菜,那后面队伍就免不了要起哄、抱怨、说风凉话。
        
好在米婶儿可是老售货员了,职业技能有一项就是吵架。
        
她足能应付得来,还能怕这个?
        
像有一次她笑模笑样的把宁卫民送走,转脸回头就变了颜色。
        
横眉立目,敲着秤砣,就跟一个在后头说难听话,带头吵闹的男人较上劲了。
        
“瞎叫唤什么你。你光看我给人家留菜了,眼气了不是?”
        
“可你知道吗?我们家大闺女在家闲着半年多了。她听说所有的同学都差不多找着工作了,就她没有着落,头些日子天天在家哭,精神都差点出问题。”
        
“我是个卖菜的,孩子爸是个放电影的,我们没办法给孩子解决工作。还就这小伙子,我们邻居,看着我们的难处,主动把自己的工作指标让给了我闺女。”
        
“怎么着,人家对我这样,我还不该谢谢人家啦?我不就是帮人家留了点菜吗?是多大的罪过啊?”
        
“哎,咱们这么说吧。兹要你能让派出所把我抓了去,坐牢我都心甘情愿。要不然,你就也找个工作指标,让我还了人家这份人情。把我保准儿见天早上把新鲜菜送到你家,孝敬你去。可你能吗?”
        
得,刚才叫唤得不依不饶那主儿被堵得没话了。
        
也真是怪了,是非对错虽然是明摆着的事儿,走后门确实不对啊。
        
但此时在场的人们,还就是没法再说一句责怪米婶儿的话。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年头,家家户户都要面对这样的情况。
        
最终,有人叹了口气,总结性的打上了圆场,抹上了稀泥。
        
“算了吧,咱们都是老百姓,谁都不容易。两位还是少说两句,该干嘛干嘛吧……”
        
于是随着这件看似不正常,却又好像很正常的事儿发生之后。
        
煤市街附近的几条胡同,就几乎无人不知宁卫民的壮举了。
        
当然,对宁卫民甘愿放弃自己的前程去成全别人之举,反响不一而足。
        
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人笑他傻,有人夸仗义,有人怀疑是假的,有人猜他会后悔……
        
但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承认,身边能有这样的事儿发生,毕竟还是让人感到宽慰的。
        
这至少代表生活里还有奇迹,还有同情心,还有实在人。
        
代表着再难的日子也有希望,总会等来阳光雨露……
        
当然,做为边家和米家,对这么大的恩情,也不会仅仅说两句好话就作罢的。
        
尽管康术德和宁卫民坚决不肯收礼,让两家人只对李主任表示一下就行。
        
尽管边家和米家两家手都很紧,两家父母还为孩子今后的婚姻大事着急。
        
但鉴于这份恩情的份量,再怎么样,两家人也必须得请一顿酒席才像话。
        
这事儿上,不得不说米婶儿的精明。
        
她主动找边大妈合计,说分着办,还不如合着请。
        
索性摆上两桌,把老罗一家也请过来陪席,院里的邻居们一起热闹热闹。
        
这样既省钱,还省事,又方便,又显亲近,多好?
        
边大妈也觉得这样是不错,就点了头。
        
再一合计,把摆席的日子定在了马上到来的星期日。
        
这天是1980年5月25日。
        
一大早儿,边家人和米家人就忙不迭地爬起来,紧锣密鼓的张罗起酒席赖。
        
边大妈带着边建功和米婶儿一起到了重文门菜市场,各自分工。
        
排队买鸡、要虾、挑鱼、割肉、打酒、买莱,足足花了小三十块。
        
就这一大堆东西,仨人拿回来都废劲,路上歇了好几起儿呢。
        
“您二位到底今天谁请客呀?怎么买这么多好东西?”
        
一到了前门地区,不少熟人见了边大妈和米婶儿乐呵呵的忙乎劲儿。
        
谁都忍不住和她们打个招呼,问上这么一句。
        
但问的人往往不会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我们两家人一起请客。欠人家太多了,也就略表心意吧……”
        
于是无论是边大妈,又或是米婶儿,就会把宁卫民让工作之事又给人说上一遍。
        
引出无限的唏嘘和赞叹。
        
有意思的是,还别看说的时候,边大妈和米婶儿都淌眼抹泪。
        
而且一回到家里,她们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就围上围裙开始大忙特忙。
        
择菜、剁肉、炸丸子,炸鱼,炸完了,浇汁,又剁姜末,又炒米粉,累得满头大汗。
        
可哪次下厨准备饭菜都没有像今天这次这样高兴过。
        
她们好像是年轻了十岁,都是从心里一直笑到脸上,就差没有唱小曲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