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重返1977 第1083章 开年之始

作者:镶黄旗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9-09 09:25:57
        
与全国农民兄弟和苏南地区的感受大不相同。
        
对生活在京城里的老百姓而言,在1986年一开年。
        
其实大家伙儿对于物资生活方面的改善,还真没有多少感受。
        
因为主要的粮油禽蛋肉菜都已经放开供应量了。
        
其他更多的消费变化,对多数老百姓,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一年,京城大多数家庭的经济发展目标。
        
仍然是靠勤俭持家,攒钱买足四大件为主。
        
至于京城餐饮业里“三刀一斧”已经开始逐一的出现。
        
还有两家美国牛肉面大王先后进入共和国开始争抢“正宗”。
        
再比如京城开始出现照办外国模式的自选商场,开始出现私人开办的酒吧和咖啡厅。
        
普通人,又有谁会去关心这些事儿啊?
        
当然,也正因为在物质追求方面,人们的能力和目标相对单一有限。
        
那么把精力放在大众性质的文化娱乐上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何况电视这个最强大的新时代传媒载体,已经在我国基本普及。
        
六亿的观众让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电视观众最多的国家。
        
所以对于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节目和信息。
        
恐怕再没有一个年代,比这个时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了。
        
这方面首先得到充分体现的,就是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
        
由于经历了1985年春晚风波,这一年,黄导把春晚又搬回了演播室。
        
于是“拨乱反正”的第四届春晚,精彩节目纷呈涌现。
        
就成为了真正彻底被全国人民认可的一届。
        
可以说获得了充分好评,因此基本奠定了后来春晚的主流框架。
        
其次,能提前看到尚未拍摄完成的电视剧,也是这一年电视观众的一大乐事。
        
1986年是我国着手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逐一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的重要阶段。
        
当时的电视剧主创人员为了精益求精,往往会拿未成形的作品拿出来试播,供全国观众讨论。
        
这也是当年的一个创举。
        
于是就在这一年的春节期间,在试播了《西游记》拍摄完的前十一集之后。
        
六集《红楼梦》也进行了试播。
        
这不但让全国观众先睹为快,大呼过瘾。
        
也在社会文化关切上进行了提前预热,由此掀起了一场全民性质的《红楼梦》热。
        
其三,是久已消失在大家记忆里的春节庙会开始正式复苏。
        
继1985年,应人民群众的需要,地坛公园头一个恢复春节庙会,成为了改革后现代庙会的新起始。
        
1986年,龙潭湖公园的“春节民间花会联欢表演”也得以恢复举办。
        
这一下子,无论北边还是南边就都有了庙会了。
        
于是春节的三天假期里,在电视、广播、报纸卖力的宣传下。
        
老百姓除了留在家里看电视、嗑瓜子儿、打牌、聊天之外。
        
也有了新的户外项目可以选择,那就是举家去逛庙会。
        
而且必须得说,这个年代,京城的春节庙会和当今的春节庙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因为第一,它还不是全国人民的庙会,而是完全属于京城人的庙会。
        
老艺人还尚有承袭,地域性文化色彩特别浓重,庙会的味道非常正宗。
        
绝对不会出现在春节庙会上卖兔爷这么二百五的事儿。
        
因为京城人谁都知道那是中秋的玩意,给卖主儿的只能是鄙夷。
        
另外,自然也不会出现什么老京城炸蝎子、老京城天府豆花、老京城脆皮香蕉、老京城虾扯蛋之类的假京味儿小吃。
        
第二呢,当年政府办庙会、商家参与庙会,出发点还是以便民和惠民为主的。
        
经济利益方面还没多做考虑,更不会把庙会当成纯粹捞钱的地方。
        
何况有物价局管着,私人摊贩也不能太过分。
        
所以不但物价合理,随处是几毛钱就能大快朵颐的玩意。
        
而且内容安排上也很实在。
        
京剧、歌舞、气功、杂技、武术、舞龙、舞狮、秧歌等文体活动,和老天桥的曲艺表演、古彩戏法、耍中幡、撂跤和口技占了多数。
        
反倒服装、百货、玩具、小吃等商摊相对较少。
        
绝不会出现,逛了半天人头汹涌,走也走不动道儿。
        
却只看见雷同的商家,除了掏钱挨宰再没有其他可干之事的情况。
        
当然,也不会只有好的没有坏的。
        
要说唯一有所欠缺的,其实就是当年的服务设施较差,服务意识不强罢了。
        
让老百姓尴尬和头疼的,主要就是上厕所太难了。
        
公园内的厕所根本不够用的。
        
主办方只能是在草坪地里挖坑埋上席子,再拉上围挡,凑合了事。
        
但即使如此,瑕不掩瑜。
        
此时的庙会无论乐趣还是内容,确实值得一逛。
        
那不用说,洪家的孩子可不老少啊。
        
洪衍武是不会不带他们去玩一趟,看看新鲜的。
        
更何况鉴于去年地坛庙会的社会影响较为轰动。
        
今年洪衍武也对此早有举措安排。
        
他不但把春节庙会当成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对外宣传和树立品牌的机会。
        
也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有价值传统手艺,可以揽至麾下,进行后续商业开发的。
        
所以哪怕为了服务公司的公事,和自己的买卖,他也必得跑上一趟。
        
1986年2月10日,正月初二,天气是真好。
        
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彩,阳光照耀着大地,驱走了冬天的寒意。
        
就是这一天,洪家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们,那是全员出动,来到了地坛庙会。
        
果不其然,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那可玩儿的、可看的、可听的、可吃的真是太多了。
        
从食品到玩具,从木偶戏、拉洋片到摔跤、耍幡儿的,应有尽有。
        
特别是京味小吃街啊,是最引人的地方。
        
到底有多么的美好,多么的热闹,你听他那说数来宝的唱词儿就知道了。
        
“打竹板儿,快来瞧,今儿个地坛真热闹。各路师傅手艺妙,种种小吃真不少。叫卖吆喝声不断,一声儿更比一声儿高。”
        
“小米儿粥,小豆儿粥,驴打滚儿,油炸糕。艾窝窝,炸麻球,焦圈儿油条豆沙糕。”
        
“酱牛肉,羊杂碎,烧鸡熏鸭猪耳朵。炒灌肠儿,八宝儿粥,油炒面(来)耷拉火烧。”
        
“糖三角儿,拌凉粉儿,芝麻烧饼枣儿年糕。锅盔煎饼牛舌饼,豆汁儿拉面糖火烧。”
        
“凉拌面,刀削面,面茶烧卖槽子糕。肉炒饼,炒疙瘩,锅贴陷儿饼小笼包。”
        
“满蒙烤肉是喷儿喷儿香,手工摇出的白元宵。薄脆薄的像张纸儿,糖葫芦长的比人高。”“爆米花儿,桂花儿糖,醉枣儿蜜贡棉花糖。开花儿豆儿,小人酥,江米小碗花生糖。”
        
“八宝咸菜萝卜干儿,松子儿瓜子儿橘子糖。凉透心儿的冻柿子,一辈子忘不了的关东糖。”
        
“更有那,熊师傅牌的方便面,香得你,没处儿躲来没处儿藏。哎,它闻着香,吃着香,看见不吃你心痒痒,心——痒——痒!”
        
好听不好听?
        
有人可能觉得吵,但在洪衍武的耳朵里,却是堪称妙音。
        
不为别的,因为就从这几句数来宝便知道。
        
他的满蒙烤肉和熊师傅,牌子算是有一号了,而且便宜占大了。
        
他可没给这位花钱,偏偏众多小吃里,就他的东西连牌子都带出来了。
        
这还能不美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