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游击战 华斌落地后,朝重机枪阵地所在的方向狂奔。 所有人都觉得,华斌的目的是夺取重机枪这一个大杀器。 “快阻止他!” “不能让他夺走重机枪,否则我们都会死在这里!” 日军士兵惊吼道,快速回防,阵型大乱。 但是战场上,不只是有华斌,还有傅一红,邓海滨,杨诚等人,加起来也是一股强悍的力量。 牵一发而动全身,日军士兵全线溃败。 华斌调动敌人,突然掉头,手持双枪,连续开火,且战且退。 每扣下一次扳机,总能打伤或是打死一个敌人。 傅一红,邓海滨他们在后面追杀,日军士兵陷入前后夹攻。 其实调动日军,令其自乱阵型,才是华斌的真实目的。 日军的重机枪阵地,有两组人马,一共六人。 关键是重机枪在后方,距离太远。 华斌若是突然出现,以偷袭的手段,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像他现在这样,狂奔强攻,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不过由于华斌在战斗中展现出来的惊人力量,日军不敢掉以轻心。 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华斌却有可能做到。 最重要的是,日军士兵承担不起失去重机枪掩护的后果。 一旦让华斌掌握了战场杀器,日军士兵肯定会全军覆没。 只要重机枪始终被日军士兵掌控,就是战斗失败,活着的人,至少可以全身而退。 华斌一人,通过战术运动,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士兵,不断射杀敌人。 日军士兵拿他没有办法,兵败如山倒。 邓海滨指挥麾下三十多人,勇猛杀敌。 东北军虽然比不上关东军,但也是精锐士兵,尤其是这批存活到现在的残兵,个个都是精英,打顺风仗更加厉害。 日军损失惨重,龟缩在重机枪周围,负隅顽抗,还剩下二十来个人。 华斌和傅一红,邓海滨,杨诚等人汇合,众人经过商议,感觉强攻重机枪阵地,损失太大,选择撤退。 日军士兵眼睁睁看着华斌等人离开,不敢追击。 撤退途中,杨诚问道:“华兄,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杨诚说出这话,意味着他彻底服软,把自己跟手下的姓名,都交到华斌手中了。 华斌微微思索一会儿,问道:“回答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一下,你们是想坚持敌后游击,还是突围返回关内?” 邓海滨想都不想,道:“华兄去哪里,我们就跟着去哪里!” 杨诚赞同的点点头,跟着华斌打鬼子,第一次品尝到胜利的滋味。 华斌肃然道:“我现在是关东军的头号通缉犯,你们跟着我会很危险。” 邓海滨摇头道:“不跟着你,难道就安全了?太远的事情不说,便是刚刚那一战,如果没有你的指挥,我们东北军残部三十余人,肯定不是日本鬼子的对手,估计现在已经全军覆没了。” 杨诚深以为然,道:“华兄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所以不愿意与我等为伍?” 华斌连忙道:“在下惶恐,诸位都是抗日英雄,我如果看不起你们,就是看不起我自己,承蒙大家信任,我也实话实说,南下不可能,日军肯定封锁了各处关卡,我打算往北越过国境线,偷偷进入北面的苏联境内,然后向西穿越蒙古草原,再南下返回关内,这条路不但漫长,而且危险重重,你们跟着我,很可能把性命丢在路上。” 邓海滨拍着胸脯道:“死亡有什么可怕,今天站在这里的人,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且没有你的援手,我老邓早就是路边的一撮枯骨,所以我肯定要跟着你。” 杨诚等其他人纷纷表态,都打算坚决跟随华斌。 没有人是傻瓜,虽然华斌描述的路程很远,困难重重,但是留在东北大兴安岭,无时无刻都要警惕日本人的追杀,反而更加危险。 北上,西进,然后南归之路,至少还有个盼头。 华斌见众人都打算跟着他走,也不矫情,道:“既然如此,那就走吧,但是咱丑话说在前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跟着我走的人,必须听我的命令,不管命令合理还是无礼,只要我做出决定,大家都不得反抗,如果事后证明我确实错了,我会向诸位道歉,但是当时候,必须听令行事。” 杨诚和邓海滨异口同声道:“华兄不必担心,我们都是军人,肯定可以做到令出必行。” 驻守白城的关东军,有一个大队,将近千人。 大队长是长崎人,名叫长崎冢江,接到日军失败的消息,勃然大怒。 尤其是发现华斌和傅一红混在东北军中,长崎冢江在愤怒过后,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亲率大军出城,围剿华斌,只留下两个小队,大约百余人守城。 三十多个人聚在一起行动,不可能完全掩盖痕迹。 长崎冢江颇有韬略,仔细分析华斌的行军路线后,竟然判断出他接下来的走向,兵分数路。 日军一部尾随追击,另一部走大路直插前方,拦截华斌。 数天后,长崎冢江率领的白城关东军,终于追上华斌,傅一红,杨诚,邓海滨等人的队伍。 “我们被包围了,怎么办?”邓海滨着急道。 “怕什么,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开始,日军虽然追上来,但是前面几天,我们是不紧不慢的走,他们却在拼命赶路,现在轮到我们加快速度了,大兴安岭无边无际,十万人进来,都见不到一个人影,他才多少兵,能过进行几次分兵呢?”华斌胸有成竹。 他其实老早就发现了日军的身影,但是一点都不害怕,施展疲兵之计。 前面几天,日军士气很高,携带了大批辎重,以及重武器,那时候跟敌人交战,没有多少胜算。 连续几天行军,日军士气和体力急剧衰落,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一旦爆发战争,就立即看出效果。 深入山区,至少可以把日军拖累。 至于提前赶去前方拦截的日军,貌似威胁很大,实际上要想发挥用处,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华斌一门心思往北走。 可是广袤的山区,到处可以藏人。 北上是华斌的长远战略,但并不是一定要在限定的时间里面,突破封锁线。 华斌完全可以掉头,扎入深山老林,日军的分兵,变得毫无意义,反而导致兵力分散。 不过话说回来,长崎冢江如果不分兵,华斌肯定会一路向北。 战争的精髓在于随机应变,前提是拥有详尽的情报。 长崎冢江的情报来源是华斌过去的信息,以及搜集到的行军路线,从大局上来说,占据优势,可以提前设伏。 华斌并不知道长崎冢江出城的时间,但是他的优势在于,一旦日军进入数公里范围,便能够凭借远超常人的直觉,敏锐感应到危险的靠近。 在大局上,由于缺乏情报,以及必要的专业培训,华斌确实比不上精于战略的名将。 可是在微观战局的掌控方面,华斌远超任何一个人,可以随时改变战术,令敌人望尘莫及。 并且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关东军虽强,但是控制的地盘太大,真正能够抽出来对付华斌的人数,其极限也就是一个大队,大约千余人。 然而,要想在山高路险的原始森林中杀死华斌,至少需要上万人,持续数月的围剿,才有可能成功。 但这是关东军无法做到的事情,还有就是得不偿失的问题。 哪怕关东军百万大军,也不可能抽调多达三个联队的兵力,只为了对付华斌一个人。 有这个兵力,关东军完全可以发起一场中等程度的攻城战,夺取广阔的土地。 要知道,关东军攻打沈阳时,只有800名士兵,攻下整个沈阳的战斗,也只投入了8000人。 占领东北后,日军开始从国内向东北增兵,计划早就有了,但是迫于国际压力,实际行动不得不推迟。 到目前为止,东北军总人数还不到三万,根本不可能调集三分之一的力量,去围剿华斌。 退一万步讲,如果关东军真的这样做了,只会让华夏各界发现日本人的致命弱点在于兵力不足,同时也会对日军失去敬畏之心。 没错,就是敬畏。 现在的华夏军队,普遍弥漫在一股对日军的恐惧心理。 然而,当他们发现一万日军围剿华斌,就会恍然大悟,日军也不过如此,真正的牛人,其实是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 关东军绝不愿意看到那种局面出现。 在密林中行军十几天之后,长崎冢江渐渐感觉到不对劲。 华斌率领的东北军残部,始终位于不远不近的前方山区。 日军体力下降严重,长崎冢江麾下五百余人,已经有近百人失去了战斗力。 险峻的山路,让日军不得不放弃大部分重武器。 失去了火力优势,又没有地利,形势对长崎冢江变得越来越不利。 现在唯一的优势是人数较多,但是根本发挥不出来。 华斌一门心思在大山里绕圈子,根本不跟长崎冢江交战。 长崎冢江原来断定华斌会北逃,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个判断,越来越没有信心。 等到他想明白的时候,已经是十天之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小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